《清平乐 其十》

时间: 2025-01-01 14:37:05

梦中芳意。

雨滴空阶碎。

坐拥罗衾思往事。

苦恨韶光如寄。

愁听邻院丝桐。

雨余残月朦胧。

依约两潮声里,低徊五十弦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中芳意。雨滴空阶碎。坐拥罗衾思往事。苦恨韶光如寄。愁听邻院丝桐。雨余残月朦胧。依约两潮声里,低徊五十弦中。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芳香的情思如烟般飘散。雨滴打在空荡的台阶上,发出细碎的声音。独自躺在柔软的被子里,思念过去的种种往事。心中苦恨光阴如同寄居,转瞬即逝。愁苦中我听到邻院里丝桐的声音。雨后的残月朦胧而迷离。隐约听见潮水的声音,伴随着五十弦乐低沉的回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意:指美好的情感或思绪。
  • 空阶:指空荡荡的台阶。
  • 罗衾:一种轻薄的被子。
  • 韶光:美好的时光。
  • 丝桐:一种乐器,常用于古代音乐。
  • 依约:隐约、模糊的样子。
  • 低徊:低沉而悠扬的回响。

典故解析

  • 韶光如寄:出自古诗中的时光流逝的意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是近代著名的词人,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一个细雨绵绵的夜晚,诗人可能面临人生的某种困惑或思念,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慨与愁苦。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十》是一首情绪细腻的词作,通过描绘梦境和雨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流逝时光的惋惜。开头的“梦中芳意”设定了一个柔和而富有情感的基调,雨滴声响的描绘则为词作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随着词句的发展,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恍惚与迷离的心境。

整首词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如“雨滴”“罗衾”“丝桐”,构建起一种既具体又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思索中对过往的感慨。尤其是“愁听邻院丝桐”,不仅描绘了周围的环境,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最后两句通过潮声与五十弦的对比,形成了一种韵律的和谐,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对比加强了词作的艺术效果,使得整首词在细腻的情感中又不失音乐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中芳意:梦中感受到的美好情感,暗示了温柔的回忆。
  • 雨滴空阶碎:雨水打在空荡的台阶上,声音细碎,突显孤寂感。
  • 坐拥罗衾思往事:独自躺在柔软的被子里,思索过去的经历,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 苦恨韶光如寄:对过去美好时光的遗憾,显示时间的无情与流逝。
  • 愁听邻院丝桐:在愁苦中,听到邻里的丝桐乐声,增添了孤独感。
  • 雨余残月朦胧:雨后残月的朦胧,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
  • 依约两潮声里,低徊五十弦中:潮水声与乐声交融,象征着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思绪的低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寄居的客人,表达流逝的无奈。
  • 拟人:雨滴、潮声如同有生命的存在,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词中“雨余残月”和“依约两潮声”形成对比,提升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梦境、雨声、乐声等意象,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离别与孤独时的内心挣扎与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与渴望。
  • :象征着孤独与愁苦,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代表着模糊的记忆与情感的低迷。
  • 潮声:象征着内心情感的波动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面哪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A. 梦中芳意
    B. 苦恨韶光如寄
    C. 依约两潮声里

  2.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琵琶
    B. 古筝
    C. 丝桐

  3.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自然景色
    B. 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C. 爱情故事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赵尊岳的《清平乐 其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情感的流动,但赵尊岳更多地融入了雨声、潮声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富有韵律感的氛围,而李清照则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爱情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