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01 15:10:00

天连翠潋。

九折玻璃软。

回抱金堤清宛转。

疑共蓬莱清浅。

吾君欲济如何。

唐虞风顺无多。

自有松舟桧楫,一帆三代同波。

意思解释

清平乐

作者: 毛滂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天连翠潋。九折玻璃软。
回抱金堤清宛转。疑共蓬莱清浅。
吾君欲济如何。唐虞风顺无多。
自有松舟桧楫,一帆三代同波。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水乡景象:远山与水面相连,波光粼粼如同玻璃般柔软,环绕着金色的堤岸,水流清澈而曲折,仿佛与传说中的蓬莱仙境相连。诗人感叹当前的君主想要治理国家,但却面临着唐虞时代那样的风顺已不再。唯一能够依靠的,似乎只有那松舟桧楫,凭借风帆在历史的波澜中共渡三代的安定与繁荣。


注释:

  • 天连翠潋: 天空与翠绿的水面相连,形容水面如翡翠般的美丽。
  • 九折玻璃软: 水波荡漾,像折叠的玻璃一样柔软。
  • 回抱金堤清宛转: 环绕着金色堤岸,水流清澈而曲折。
  • 疑共蓬莱清浅: 让人怀疑这水面是否与传说中的蓬莱一样清澈。
  • 吾君欲济如何: 我们的君主想要治理国家,应该怎么办呢?
  • 唐虞风顺无多: 唐虞时代的顺风景象已经不多见。
  • 自有松舟桧楫: 只有松木的船与桧木的桨能够依靠。
  • 一帆三代同波: 只要有帆,就能与历史的三代共渡波涛。

典故解析:

  • 唐虞: 唐朝和虞朝的统治者被认为是贤明之君,代表了理想的政治状态。
  • 蓬莱: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和美好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华,号啸云,宋代词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北宋时期,国家政治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水乡的美景,隐喻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毛滂的一首典型的词作,描绘了水乡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希冀与现实的感慨。诗的开头“天连翠潋”便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引入,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九折玻璃软”“金堤清宛转”等意象,表现了水乡的恬静与流畅,仿佛在描绘一个理想的治理状态。然而,紧接着的“吾君欲济如何”却转向了对现实的思考,提醒人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诗中提到的“唐虞风顺无多”,则是对历史的反思,表明当前的局势已无法像古时那样顺畅,诗人对此感到惋惜。最后以“松舟桧楫,一帆三代同波”结束,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的认同与对未来的期望,尽管路途艰难,但只要依靠坚韧不拔的精神,仍能与历史的辉煌相连。

整首词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连翠潋: 描绘了水天相接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 九折玻璃软: 形容水波的柔美,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 回抱金堤清宛转: 体现了水流的灵动与堤岸的优雅。
  • 疑共蓬莱清浅: 用蓬莱的意象来表达水的清澈,暗示理想。
  • 吾君欲济如何: 提出治理国家的困惑,体现诗人的关心与责任感。
  • 唐虞风顺无多: 反映现实的艰辛,与理想的背离。
  • 自有松舟桧楫: 表达了对传统与坚韧的依赖。
  • 一帆三代同波: 强调历史的延续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九折玻璃软”比喻水波的柔美。
  • 对仗: 词句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潋: 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玻璃: 象征着柔软与灵动,表现水的轻盈。
  • 金堤: 代表着人类的建设与理想。
  • 蓬莱: 仙境的象征,理想与美好的向往。
  • 松舟桧楫: 代表着坚韧与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连翠潋”中的“翠”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山
    • B. 绿色的水
    • C. 绿色的树
  2. 诗中提到的“唐虞”代表什么?

    • A. 一位历史人物
    • B. 理想的政治状态
    • C. 仙境
  3. “松舟桧楫”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传统与坚韧
    •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毛滂与李清照的词作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但毛滂更注重历史的思索,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抒发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