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 曹勋 〔宋代〕
一春老病。空过春光永。
药鼎煎炉朝暮景。只是医方药性。
经旬日色云遮。山高寒透窗纱。
常恨檐头倾雨,犹能枕上看花。
白话文翻译:
整整一个春天都在生病,白白地错过了春天的美好时光。
药鼎在早晚煎药的景象,唯有医方和药性在心中回荡。
经过多日,天气阴云密布,山高的寒气透过窗纱。
我常常怨恨屋檐上倾泻的雨水,却依然可以在床上看花。
注释:
- 一春:指整整一个春天。
- 老病:形容年老体弱,生病。
- 空过:白白地流逝。
- 药鼎:煮药的器具。
- 煎炉:指煎药的炉子。
- 医方:指医生开的药方。
- 经旬:经过十天左右。
- 日色:阳光,天色。
- 云遮:云层遮挡。
- 山高寒透:山的高度使得寒气透过窗纱。
- 檐头倾雨:屋檐的雨水倾泻而下。
- 枕上看花:在床上看窗外的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词人,以词作而闻名,风格清新,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的描写。曹勋的词不仅有音乐美,还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诗人生病的时期,反映了他在病痛中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光的无奈。春季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因病无法享受,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春光的怀念。诗开头用“一春老病”点明了主题,直接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境遇中。接着,诗人通过“药鼎煎炉”描绘了自己在病中煎药的场景,生动而真实,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感。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对阴云密布的天气感到惆怅,山高的寒意透过窗纱,让他倍感寒冷和孤独。
而“常恨檐头倾雨,犹能枕上看花”则是一种情感的升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尽管身处病痛和阴雨之中,诗人仍然可以在床上看到窗外的花朵,这既是对生的渴望,也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整体上,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对生命、自然和春天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春老病:直接表明诗人经历的时间和身体状况,表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空过春光永:春天的美好时光在病痛中被白白浪费,感到遗憾。
- 药鼎煎炉朝暮景:描绘了整日煎药的辛苦,强调了病痛带来的生活状态。
- 只是医方药性:表明虽然有药方,但对病痛的无力感受愈加明显。
- 经旬日色云遮:长时间的阴雨天,心情更加沉重。
- 山高寒透窗纱:寒气通过窗纱渗透进来,营造出一种阴冷的氛围。
- 常恨檐头倾雨:对屋外雨水倾泻的不满,象征着生活的困境。
- 犹能枕上看花:尽管身处困境,依然保留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期盼。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光与病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将自然现象(雨、花)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象征:屋檐的雨水象征着生活的困扰,而窗外的花则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在病痛中依然保持对春天的向往,展现了人性中坚韧而美好的部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生机与希望。
- 药鼎:象征病痛与求医问药的无奈。
- 山高寒:象征生活的困境与孤独感。
- 雨水:象征外部环境对内心情感的影响。
- 花:代表美好、希望和生命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药鼎”指的是什么?
- A. 煮饭的器具
- B. 煎药的器具
- C. 喝茶的器具
-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愉悦
- B. 遗憾
-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山高寒透窗纱”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诗人喜欢高山
- B. 诗人的孤独感
- C. 诗人的幸福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和《清平乐》都在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但李清照的风格更显柔美,注重细腻的情感,而曹勋则是在病痛中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