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01 14:07:59

萧萧风叶。

似与更声接。

欲寄明珰非为怯。

梦断兰舟桂楫。

学书只写鸳鸯。

却应无奈愁肠。

安得一双飞去,春风芳草池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萧萧风叶。似与更声接。
欲寄明珰非为怯。梦断兰舟桂楫。
学书只写鸳鸯。却应无奈愁肠。
安得一双飞去,春风芳草池塘。

白话文翻译:

在萧萧的秋风中,树叶飘落,仿佛和更鼓的声音连在了一起。
我想寄送明珠耳环,却并非因为害怕,
只是梦中断了,兰舟和桂楫已经无影无踪。
我学着写字,只写了鸳鸯,然而愁苦的心情却无从排解。
我怎能得到一双鸳鸯飞去,去往春风拂面的芳草池塘呢?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声的细微、凄凉。
  • 更声:夜晚的更鼓声,古代报时的方式。
  • 明珰:指美丽的耳环。
  • 兰舟桂楫:兰舟是用兰木做的船,桂楫是用桂木做的桨,象征优雅的出行。
  • 鸳鸯:成双成对的鸟,象征爱情。
  • 愁肠:指忧愁的心情。
  • 池塘:象征着宁静、美好的地方。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鸳鸯”作为象征美好爱情的鸟,常见于古诗词中,代表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梦阮,号青溪,南宋词人。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是宋代重要的婉约派词人之一。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李之仪的晚年,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望,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愁苦。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典型的婉约派词作,展现了李之仪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开篇以“萧萧风叶”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凄凉的氛围,风声与落叶的结合,似乎预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无常。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寄托,想要寄送“明珰”,却并非出于怯懦,而是因梦的破碎,显示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追忆。

诗中“学书只写鸳鸯”一句,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但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情感的抑郁与孤独感愈加明显。最后两句“安得一双飞去,春风芳草池塘”以富有诗意的意象结束,表达了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希望能如鸳鸯般追随春风,徜徉于美丽的池塘,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风叶:描绘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似与更声接:将自然与人事结合,暗示夜的来临与孤独感的加深。
  • 欲寄明珰非为怯:表达了寄情于物的情感,暗示了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 梦断兰舟桂楫:梦的破灭让人感到失落与惆怅,象征美好的往事已成过去。
  • 学书只写鸳鸯:写作的内容虽是美好,但作者心中的愁苦却难以排解。
  • 安得一双飞去:渴望自由与爱情,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结合,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风叶的声音和更声的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兰舟桂楫”,增添了词语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细腻而深沉,展现了孤独与渴望的对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叶:象征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 明珰:代表美好的爱情与愿望。
  • 鸳鸯:象征忠诚的爱情与双宿双飞的理想。
  • 春风、芳草、池塘:代表生命的美好与向往的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萧风叶”意指什么? A. 秋天的宁静
    B. 孤寂的氛围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B

  2. “学书只写鸳鸯”中“鸳鸯”象征什么? A. 自由
    B. 美好爱情
    C. 忧愁
    答案:B

  3. 诗中表达了对哪种情感的渴望? A. 友情
    B. 爱情
    C. 自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之仪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皆属婉约派,李之仪的词多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和孤独,而李清照则更多流露出对已逝爱情的思念与伤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李之仪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