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神皋亭应制》

时间: 2024-09-19 21:56:25

清跸喧黄道,乘舆降紫宸。

霜戈凝晓日,云管发阳春。

台古全疑汉,林馀半识秦。

宴酣诗布泽,节改令行仁。

昔恃山河险,今依道德淳。

多惭献嘉颂,空累属车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幸神皋亭应制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清跸喧黄道,乘舆降紫宸。
霜戈凝晓日,云管发阳春。
台古全疑汉,林馀半识秦。
宴酣诗布泽,节改令行仁。
昔恃山河险,今依道德淳。
多惭献嘉颂,空累属车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出行的盛况,喧闹的车队沿着黄道前行,皇帝在紫宸殿前下车。清晨的寒霜在阳光下凝结,春天的云彩缓缓飘动。古台的遗迹让人怀疑是汉朝的,林间的景致似乎也能识别秦朝的痕迹。宴会上酒酣诗兴,诗歌如雨水般洒落,节令的更改让仁政得以施行。昔日依靠险峻的山河,今日则依赖于淳厚的道德。我感到羞愧,无法献上美好的诗篇,反而只是在尘世的车马中徘徊。

注释:

  • 清跸: 指皇帝的出行,通常是指车队。
  • 黄道: 指皇帝出行的道路。
  • 紫宸: 紫宸殿,古代皇帝的殿堂。
  • 霜戈: 比喻武器在清晨的霜冻中闪烁。
  • 云管: 比喻春天的景象,如云彩般美好。
  • 宴酣: 指宴会酒酣之际,诗歌在此时纷纷流出。
  • : 仁政,指统治者的德行和施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子敬,号梅谷,唐代诗人,生于河南,擅长诗歌,以五言诗和律诗闻名,风格清新俊逸。曾任职于朝廷,深受皇帝器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繁荣,经济文化发展,诗人通过描绘皇帝的出行,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民众对仁政的向往。

诗歌鉴赏:

《奉和幸神皋亭应制》是一首描写皇家盛典的诗,展现了唐代的繁荣与安定。开头几句,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皇帝出行的盛况,清晨的宁静与车队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皇权的威严与气势。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巧妙地运用“霜戈凝晓日”和“云管发阳春”两句,表现了清晨的寒意与春天的气息,体现出一种时空交融的美感。而“宴酣诗布泽”则描绘了宴会的欢乐气氛,诗歌的传播如春雨般滋润人心,显示出文化的繁荣。

最后,诗人自谦地表达了对自己创作能力的惭愧,反映了他对诗歌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思。这种对古代盛世的回味与对现实的反思,充满了历史感与人文关怀,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跸喧黄道: 描绘了皇帝出行的盛大场面。
  • 乘舆降紫宸: 皇帝在紫宸殿前下车,标志着他的权威与地位。
  • 霜戈凝晓日: 早晨的寒霜在阳光下闪烁,象征着武器的威严。
  • 云管发阳春: 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展现了生机与希望。
  • 台古全疑汉: 古代遗址令人回想汉朝的辉煌。
  • 林馀半识秦: 依稀可见秦朝的遗迹,表现历史的延续。
  • 宴酣诗布泽: 宴会上诗歌如雨般倾泻,增添欢乐气氛。
  • 节改令行仁: 政令的变化使仁政得以贯彻,体现政治理念。
  • 昔恃山河险: 过去依靠地形的险峻来保卫国家。
  • 今依道德淳: 现在则依靠道德与仁义来治理国家。
  • 多惭献嘉颂: 对于自己的诗歌感到惭愧,难以表达内心的崇敬。
  • 空累属车尘: 只是在尘世的车马中徘徊,表现身世的迷茫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云管”比喻春天的美好景象,形象生动。
  • 对仗: 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诗中“霜戈”、“云管”等意象,展示了自然与历史的交汇。

主题思想: 诗歌以皇帝的出行为背景,表现了盛唐的繁荣与文化的兴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反思,传递出对仁政和道德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跸: 代表皇权的象征,体现皇帝的威严。
  • 霜戈: 反映出战争的气氛与历史的沉重。
  • 云管: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宴酣: 代表欢乐的氛围,文化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跸”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出行
    • B. 自然景象
    • C. 诗歌的内容
    • 答案: A
  2. “昔恃山河险”表达了什么意图?

    • A. 依靠地形保卫国家
    • B. 对古代的怀念
    • C. 诗人的自谦
    • 答案: A
  3. 诗中主要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夏
    • B. 冬
    • C. 春
    •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反映春天的气息与生机。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 by 王之涣: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历史,但《登鹳雀楼》更注重风景的壮丽,而《奉和幸神皋亭应制》则更加侧重于皇权的威严与文化的传播。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唐代诗人研究》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