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忠王挽词三首》
时间: 2025-01-08 00:52: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鲁忠王挽词三首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
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
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
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
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遂裂山河地,追尊父子王。
人悲槐里月,马踏槿原霜。
别向天京北,悠悠此路长。
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
故人悲宿草,中使惨晨笳。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唯馀孔公宅,长接鲁王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提到同盟会的五月,忠王的遗体归葬,三条路通向他的坟墓。阳光惨淡,照在咸阳的树上,渭水的桥也显得寒冷。偶尔看到朱鹭在空中飞舞,仍然能认出那骄傲的紫骝马。泉台上静默的恨意,从今往后不再吹奏玉箫。国家给予忠良之士荣宠,生死之间尊重忠良。山河因此而裂,追尊的是父子王。人们悲伤着槐树下的月亮,马儿踏着霜冻的槿原。分别向天京的北方,悠悠的路途漫长。树影迎接朝阳,撞响了晨钟,期盼早霞。故人们在宿草上悲伤,朝中使者的号角声凄惨。气势如冲天的剑,星星却没有犯斗的舟。唯余孔子的宅子,依旧与鲁王家相连。
注释
- 同盟会:指的是辛亥革命前的反清组织,强调对国家的忠诚与殉道精神。
- 咸阳:古代秦国都城,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荣耀。
- 朱鹭:一种鸟,常用来象征高洁。
- 紫骝:优美的马,象征着英勇与骄傲。
- 泉台:指泉水边的台阶,象征着悲伤与怀旧。
- 孔公:孔子,代表着儒家思想与忠良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而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情事感。
创作背景:此诗是为了悼念鲁忠王而作,表达了对忠良之士的惋惜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以及对忠贞不渝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褒扬鲁忠王的同时,充满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把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环境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庄重与哀伤的气氛,紧接着用“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描绘出一种苍凉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悲伤情感。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表现出对忠良之士的怀念,朱鹭与紫骝马的意象,赋予了忠王以高洁与骄傲的形象。而后面的“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则表达了对往日辉煌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最后,诗人通过“树羽迎朝日,撞钟望早霞”,表达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尽管现实是如此悲惨,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在继续。这首诗既是对鲁忠王的悼念,也是对忠良精神的歌颂,体现了作者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同盟会五月,归葬出三条:同盟会五月举行,忠王的归葬仪式分为三条路,象征着各方对他的哀悼。
- 日惨咸阳树,天寒渭水桥:咸阳的树在阴霾的阳光下显得惨淡,渭水的桥因寒冷而沉寂,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 稍看朱鹭转,尚识紫骝骄:朱鹭在空中飞舞,紫骝马骄傲自信,象征着忠王的高洁品德依然存在。
- 寂寂泉台恨,从兹罢玉箫:泉台的寂静与恨意,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决定不再奏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用“气有冲天剑”比喻忠王的气节与壮志。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许多对仗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对忠王的哀悼,以及对忠良精神的尊重与追思,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鹭:象征高洁和纯粹。
- 紫骝:象征勇敢和骄傲。
- 泉台:象征着回忆和遗憾。
- 晨钟:象征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鹭”象征什么? A. 低贱
B. 高洁
C. 友谊
D. 亲情 -
诗中“日惨咸阳树”描绘的意境是什么? A. 明亮
B. 悲凉
C. 欢乐
D. 热闹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忠良精神
C. 友情
D. 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悲伤。
- 李白《将进酒》:表现豪情壮志,借酒抒怀。
诗词对比:
- 宋之问与杜甫的作品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直接批判,而宋之问则更突出对个人忠良精神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