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岫悬金刹,飞泉届石门。
空山唯习静,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看心欲定猿。
寥寥隔尘市,何异武陵源。
白话文翻译
在香气缭绕的山岫上,金色的寺庙高悬;飞流的泉水直达石门。
空旷的山谷中,只有习惯的宁静,夜深人静,没有喧嚣。
听法音时,最初听见鸟鸣,心中渴望安定如猿。
远离尘世的喧嚣,这里与武陵源何其相似。
注释
字词注释:
- 香岫:香气弥漫的山峰。
- 金刹:金色的寺庙。
- 飞泉:急流的泉水。
- 石门:石头构成的门口,可能指山间的某个地方。
- 习静:习惯于宁静。
- 说法:讲解佛理。
- 看心:观察内心。
- 欲定:希望心情安定。
- 寥寥:稀少、寂寞。
- 尘市:尘世的繁华市集。
- 武陵源:传说中的桃花源,象征着世外桃源。
典故解析:
- 武陵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静、和谐,与世隔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延之,号青门,曾任官职,后来因政治原因被贬。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尤以山水诗见长,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旅居清远峡山寺时,可能是在山中静修时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喧嚣的逃避。
诗歌鉴赏
《宿清远峡山寺》是一首描绘山水与禅意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香岫悬金刹”以生动的画面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理想的境界,金色的寺庙和清幽的山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图景。通过“飞泉届石门”的描写,诗人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景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空山唯习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的寂静,夜晚的宁静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内涵。此时,诗人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借助“说法初闻鸟”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接着“看心欲定猿”,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渴望,希望能像猿猴那样自在而安宁。
最后,“寥寥隔尘市,何异武陵源”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诗人通过对比,指出这里的宁静和桃花源的理想境界是多么相似,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首诗以清丽的景色和深刻的哲思,展示了诗人心中对自然与生活的理解,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岫悬金刹:描绘了山间寺庙的壮丽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
- 飞泉届石门:用泉水的流动表现自然的活力与灵动。
- 空山唯习静:强调山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安宁。
- 中夜寂无喧:描绘夜间的寂静,进一步增加了诗的氛围。
- 说法初闻鸟:通过鸟鸣引入佛法,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 看心欲定猿:体现出诗人内心追求安定与和谐的向往。
- 寥寥隔尘市:与繁华的尘世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 何异武陵源:最终将整个诗意升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寺比作金刹,生动形象。
- 对仗:如“香岫悬金刹,飞泉届石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鸟”、“猿”等意象表达心灵的渴望和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自然和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尘世喧嚣的逃避和对内心安宁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岫: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 金刹:代表着人文的深厚与精神的寄托。
- 飞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 空山: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武陵源:象征着理想的世外桃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岫悬金刹”中的“金刹”指的是: A. 金色的寺庙
B. 金色的山峰
C. 金色的花朵
D. 金色的河流 -
“空山唯习静”中的“习静”意为: A. 习惯于喧闹
B. 习惯于宁静
C. 习惯于运动
D. 习惯于热闹 -
诗中提到的“武陵源”象征着: A. 繁华的城市
B. 理想的生活
C. 贫瘠的土地
D. 喧闹的市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宿清远峡山寺》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但前者更多是个人的孤独思考,而后者则是对自然与理想境界的描绘。
参考资料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