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之普回乡二首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4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之普回乡二首 其二
施元征 〔明代〕
三公出入本康侯,不必台星任去留。
化雨甘棠原有颂,春晖寸草未能酬。
昆源本铎欣重振,腐史金华庆再修。
竹马儿童徒解事,彩云天远更含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三公出入本是康侯,不必去依赖台星的去留。
化雨滋润甘棠本有颂歌,春天的阳光照耀寸草却未能报恩。
昆源的本铎欣然重振,腐朽的历史金华又庆幸再修。
竹马上的儿童只会无知地解读事物,彩云在远方更让人感到忧愁。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公:古代中国的官职,指的是宰相。
- 康侯:指的是康熙皇帝。
- 化雨甘棠:化雨滋润甘棠树,有传统诗句的典故,象征恩泽。
- 寸草:比喻微小的事物,通常用来形容对恩德的回报。
- 昆源本铎:指的是昆源的名士本铎,代表优秀的人才。
- 腐史金华:指的是历史的腐朽与重修,金华是指精华的地方。
- 竹马儿童:象征无知的少年。
- 彩云天远:象征遥不可及的理想或忧愁。
典故解析:
- 甘棠之颂:源自《诗经》,用以表达人们对恩泽的感激。
- 春晖寸草:出自《孟子》,意在表达“寸草之恩”的回报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元征,明代诗人,字子明,号云溪,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的关怀与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施元征送别友人普回乡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古典典故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的感悟。
诗歌鉴赏:
施元征在《送之普回乡二首 其二》中,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以“三公出入本康侯”开篇,直接点明了身份与地位,不必依赖天命的去留,表现出了一种洒脱与豁达的态度。接着“化雨甘棠原有颂,春晖寸草未能酬”,则通过对恩泽的比喻,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与回报,尽管现实却常常难以实现。此句的情感基调显得深沉而又略带惆怅。
在后两联中,施元征提到“昆源本铎欣重振,腐史金华庆再修”,进一步探讨了人才的复兴与历史的重修,隐喻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的反思。最后以“竹马儿童徒解事,彩云天远更含愁”结尾,表现出一种对无知的无奈与对理想的遥不可及的愁苦,使整个诗篇在深刻的思考中又流露出了一丝柔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公出入本康侯:直接点出身份,表示出入于权力中心的从容。
- 不必台星任去留:强调不必依赖天命或他人的安排,表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态度。
- 化雨甘棠原有颂:通过化雨滋润甘棠,借喻恩泽的传递。
- 春晖寸草未能酬:即使有恩泽,微小的回报却难以实现,感叹人情冷暖。
- 昆源本铎欣重振:提到昆源的优秀人才,表现出对复兴的欣喜。
- 腐史金华庆再修:暗指历史的重修与传承,象征着希望。
- 竹马儿童徒解事:表现儿童的无知,象征对人生的懵懂。
- 彩云天远更含愁:通过彩云的意象,带出一种遥远的忧愁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化雨甘棠”比喻恩泽。
- 对仗:如“春晖寸草”与“腐史金华”形成对比。
- 象征:彩云象征理想与愁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情感基调复杂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甘棠:象征恩泽与美好。
- 寸草:比喻微小的事物,强调回报的艰难。
- 竹马儿童:象征着无知与童真。
- 彩云:象征理想与遥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公出入”中的“三公”指的是什么?
A. 皇帝
B. 宰相
C. 大臣
D. 士人 -
“春晖寸草未能酬”中的“寸草”比喻什么?
A. 微小的回报
B. 大树
C. 草地
D. 春天 -
诗中提到的“昆源本铎”象征什么?
A. 历史
B. 人才
C. 友谊
D. 国家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表达对友人的情谊与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对比:
对比施元征与王维的送别诗,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施元征的诗更侧重于对历史与理想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两者风格各异,皆展现了古代诗人对友情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施元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