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七 夜赋》
时间: 2025-01-01 12:49: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从东殿生,丛竹照脩竦。
叶间清露滴,枝上寒禽动。
閒觉万虑空,静闻严鼓重。
官烛剪更明,相看应似梦。
白话文翻译
月亮从东宫升起,竹林的影子在高耸的屋脊上摇曳。
树叶间的露水滴落,枝头上的寒鸟轻轻鸣叫。
闲暇时感到万般忧虑都消失,静静地听到鼓声沉重而清晰。
蜡烛的光芒被修剪得更加明亮,我们对视,仿佛置身梦中。
注释
- 东殿:指的是东边的殿宇,可能是宫廷中的某个殿堂。
- 丛竹:密集的竹子,表示环境的幽静。
- 脩竦:高耸的样子,形容建筑物的高大。
- 清露:清晨的露水,象征洁净和清新。
- 寒禽:寒冷季节的鸟类,暗示时节或环境的清冷。
- 閒觉:闲适时感受到。
- 万虑空:万千忧虑消散,无所挂碍的状态。
- 严鼓:沉重的鼓声,可能象征着某种庄重或气氛。
- 官烛:官府用的蜡烛,象征权力和地位。
- 似梦:对视的感觉如同梦境,表达一种超脱和美好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云峰,宋代诗人,世称“梅诗”。他在诗歌创作上受到王维、白居易等人的影响,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是梅尧臣在王景彝的殿中作的诗,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创作于夜晚,诗人以月光和竹林为背景,表达了在宁静夜晚的思考与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夜赋》以夜色为背景,通过对月光、竹影、露水和寒禽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传达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开头两句以“月”与“竹”相结合,既描绘了夜晚的美丽,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明。接下来的“叶间清露滴,枝上寒禽动”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閒觉万虑空,静闻严鼓重”一句,诗人表达了在清幽的环境中,内心的烦恼得以舒展,反而能清晰地听到鼓声的沉重,暗示着一种超脱的境界。最后两句“官烛剪更明,相看应似梦”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蜡烛的光亮与彼此的对视,使得这一刻仿佛如梦境般美好,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心灵的共鸣。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的独特感受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从东殿生:月亮从东边的殿宇升起,开启了夜的序幕。
- 丛竹照脩竦:竹林的影子在高耸的屋脊上投射,增添了夜的神秘感。
- 叶间清露滴:清晨的露水在树叶间滴落,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 枝上寒禽动:寒冷的鸟儿在枝头活动,增添了生命的气息。
- 閒觉万虑空:在闲适中感到万般忧虑都消失了。
- 静闻严鼓重:静静地听到鼓声沉重而深远,传达出一种庄重的氛围。
- 官烛剪更明:蜡烛的光被修剪得更为明亮,象征着清晰的思虑。
- 相看应似梦:两人对视,仿佛置身于梦境,传达一种美好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情景比作梦境,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通过“寒禽动”赋予鸟儿生命,增添了自然的活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获得内心平静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宁静与清明,常与思念、孤独相联系。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常用以表达文人的气节。
- 露水:象征纯洁与新生,映射出生命的脆弱与美好。
- 寒禽:象征自由与孤独,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 蜡烛:象征权力、地位和温暖,亦可引申为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月亮来自哪个方向?
- A. 南
- B. 西
- C. 东
- D. 北
-
诗中提到的“寒禽”指的是什么?
- A. 热带鸟类
- B. 寒冷季节的鸟类
- C. 夜鸟
- D. 迁徙的鸟
-
“万虑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忧愁
- B. 宁静
- C. 忧虑
- D. 兴奋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表达了思乡之情,通过月亮引发的思绪与怀念,与梅尧臣的宁静和清新形成鲜明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以夜晚为背景,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感慨与人生的哲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经典诗词选集,包含梅尧臣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