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泉》

时间: 2025-01-01 18:22:39

殷勤傍石绕泉行,不说何人知我情。

渐恐耳聋兼眼暗,听泉看石不分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石泉
殷勤傍石绕泉行,不说何人知我情。
渐恐耳聋兼眼暗,听泉看石不分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泉水旁边徘徊时的情感,尽管他细心地走在石头和泉水之间,却无人知晓他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担心自己会变得耳聋眼暗,听到泉水的声音和看到石头的形状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殷勤:热情细心,形容作者在泉水旁的态度。
  • 傍石绕泉:依靠在石头旁徘徊于泉水边,形象地描绘出作者的行为。
  • 不说何人知我情:虽然心中有情,却无人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
  • 渐恐:渐渐地感到恐惧。
  • 耳聋眼暗:形容听觉和视觉的衰退,暗示时间的流逝或年龄的增长。
  • 听泉看石:听泉水的声音,看石头的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泉”和“石”的意象,反映出一种空灵和孤独的心境。在古代文人中,泉水常被视为清静的象征,而石头则代表坚固与沉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与人情世态。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受到时代的影响,在政治、经济动荡的唐代后期,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题石泉》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长安时期,面对人生的无常与衰老的恐惧,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白居易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寄托,泉水和石头成为他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题石泉》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歌,通过描绘与自然景象的互动,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生命的感悟。诗的开头,作者用“殷勤傍石绕泉行”描绘了他在泉水旁的细致观察,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隐喻着他在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然而,接下来的“谁人知我情”则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尽管他在自然中游走,却无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孤独感增添了诗的深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中展现出对衰老的恐惧,“渐恐耳聋兼眼暗”不仅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更是对生命的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听泉看石不分明”则以一种模糊的意象结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知逐渐变得模糊,反映出他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对时间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哲理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殷勤傍石绕泉行:诗人表现出对泉水的亲近和细心的态度。
  2. 不说何人知我情:表达内心的不被理解和孤独。
  3. 渐恐耳聋兼眼暗:随着时间流逝,诗人对衰老的恐惧逐渐加深。
  4. 听泉看石不分明:感叹感官的衰退,反映出对生命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泉水似乎在倾诉,石头在倾听,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对仗:如“耳聋”与“眼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将听泉看石与内心情感的模糊相联系,形成深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生命的无常以及对自然的思考展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领悟和人际关系的淡薄,抒发了对自我情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固与沉稳,代表诗人对自然的依靠。
  • :象征清澈与灵动,象征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耳聋眼暗:隐喻生命的衰老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耳聋眼暗”是指什么?

    • A. 听觉和视觉的衰退
    • B. 对泉水的感知
    • C. 与他人的交流
    • D. 诗人的创作灵感
  2. 诗中“谁人知我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无奈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生命的无常
    • C. 爱情的悲欢
    •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山中问答》 - 贾岛

诗词对比

  • 《题石泉》 vs. 《静夜思》
    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但《静夜思》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题石泉》则更注重生命的感悟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