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
时间: 2025-01-01 15:54: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岐路南将北,离忧弟与兄。
关河千里别,风雪一身行。
夕宿劳乡梦,晨装惨旅情。
家贫忧后事,日短念前程。
烟雁翻寒渚,霜乌聚古城。
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
白话文翻译:
在分岔的道路上,向南还是向北,心中充满了对弟弟和兄长的思念。
关山河流之间,相隔千里,身处风雪中独自前行。
傍晚时分,宿于乡间的梦中,清晨起床时却感到旅途的惨淡。
家境贫困,忧虑未来的事,日子短暂,心中思念前程。
烟雁在寒冷的水面上翻飞,霜乌在古老的城池中聚集。
谁来怜悯登上高岗的人,西楚的方向望去,南边是荆州。
注释:
- 岐路:分岔的道路。
- 离忧:思念、忧虑的离别之情。
- 关河:指关隘和河流,象征着远离的地方。
- 夕宿:傍晚时分住宿。
- 惨旅情:旅途的孤独和悲凉之情。
- 家贫:家庭贫困,生活拮据。
- 烟雁:候鸟,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霜乌:寒鸦,指在寒霜中栖息的乌鸦。
- 陟冈:登上高岗。
- 西楚:指楚国的西部,历史上楚国是一个重要的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作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而受到广泛欢迎。他的作品涵盖了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离开江陵前往徐州的途中,表现了他对家人深切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生活的艰辛与旅途的孤独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身处乱世间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展现了他在长途跋涉中的孤独与惆怅。诗中借用自然景象描绘心境,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开篇“岐路南将北”,即刻引入了选择与迷茫的主题,暗示着行旅中的不安与惆怅。接下来的“离忧弟与兄”,更是直接表露出对家人深深的挂念。
整首诗以旅途的艰难与对家庭的思念为主线,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未来的忧虑。诗中通过“关河千里别”的描写,强调了他与家人之间的距离,使得“风雪一身行”的场景愈加凄凉。而“夕宿劳乡梦,晨装惨旅情”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夜晚的安宁与白天旅途的无奈,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最后两句“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境遇的自嘲与无奈,发出对人生遭遇的深刻思考。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岐路南将北:在分叉的路口,面对南北的选择,心中彷徨。
- 离忧弟与兄:离别的忧虑,心中牵挂着弟弟和兄长。
- 关河千里别:关隘和河流相隔千里,体现了与亲人的距离。
- 风雪一身行:在风雪中独自前行,暗示旅途的艰辛。
- 夕宿劳乡梦:傍晚寄宿乡间,梦里却是对故乡的思念。
- 晨装惨旅情:清晨起床后,感受到旅途的悲惨与孤独。
- 家贫忧后事:家庭贫困,对未来生活感到忧虑。
- 日短念前程:日子短暂,思考未来的路。
- 烟雁翻寒渚:烟雁在寒冷的水面上飞翔,象征离别与思念。
- 霜乌聚古城:寒鸦在古城中栖息,增加了诗的凄凉氛围。
- 谁怜陟冈者:谁来同情爬上高岗的行人,表达了孤独与无奈。
- 西楚望南荆:向南望去是荆州,表明对家乡的思念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如烟雁、霜乌)比喻人的思绪。
- 对仗:如“夕宿劳乡梦,晨装惨旅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重复的句式,强调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家人的思念,反映了他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岐路:象征选择与迷茫。
- 离忧:思念与牵挂。
- 关河:距离与隔阂。
- 烟雁:离别与思念的象征。
- 霜乌:凄凉与孤独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与忧虑
C. 愤怒
答案:B -
诗中“夕宿劳乡梦”意指什么? A. 对家乡的怀念
B. 乡间的安宁
C. 劳累的旅途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烟雁”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离别与思念
C. 安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无奈,而杜甫则强调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白居易的语言更为通俗易懂,而杜甫的诗作则更具历史感与沉重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