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园望》
时间: 2025-01-17 10:4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
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一人登上乐游园,四周眺望,天色渐渐暗淡。
东北方的天空被雾霭笼罩,宫殿的轮廓隐入烟云之中。
我喜爱在这高处站立,忽然感觉仿佛抛弃了世俗的污浊。
耳目一时感到清新宽旷,心中却郁结不得舒展。
俯瞰下方的十二条街道,绿树掩映着红尘。
车水马龙一片繁忙,但我却看不见心中所思念的人。
孔子在洛阳去世,元稹被贬至荆门。
可怜南北的道路上,究竟有谁能高高在上?
注释:
- 乐游园:乐游园是唐代的一处著名园林,风景优美,常有文人墨客游览。
- 霭霭:指雾霭,表示天气阴沉,能见度低。
- 烟云:形容宫阙在雾霭中隐约可见,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 高处立:意指在高处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 孔生:指孔子,意指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元九:指元稹,唐代著名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
- 高盖者:指那些地位高、权势大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政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尤其以“乐府诗”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在乐游园中登高望远,感慨万千。此时,诗人已历经风雨,心中对人生的感悟愈加深刻。诗中表达了对政治失意、个人遭遇的无奈与思索。
诗歌鉴赏:
《登乐游园望》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所引发的感慨之作。白居易在乐游园的高处,俯瞰周围的景致,心中却无法舒展的郁结,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诗的开篇以“独上”引入,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自省。接着,诗人通过对东北雾霭和宫阙烟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飘渺的意境,表明自身对遥远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在下视“十二街”的描写中,诗人将繁华的景象与内心的空虚对比,体现了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却常常感到孤独、思念亲人的复杂情感。最后,提到“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更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意境上则展现了白居易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上乐游园: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乐游园,强调孤独感。
- 四望天日曛:环顾四周,天色逐渐昏暗,暗示内心的沉重。
- 东北何霭霭:东北方雾霭弥漫,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宫阙入烟云:宫殿的轮廓模糊,象征着权力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 爱此高处立:在高处眺望,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 忽如遗垢氛:忽然感到抛弃了世俗的污浊。
- 耳目暂清旷:一时感到耳目清新,心灵得到释放。
- 怀抱郁不伸:心中却仍然郁结,无法舒展。
- 下视十二街:俯瞰下方的街道,生动描绘繁华景象。
- 绿树间红尘:绿树掩映下的尘世,形成鲜明对比。
- 车马徒满眼:车水马龙的繁忙情形。
- 不见心所亲:心中思念的人却不在眼前。
- 孔生死洛阳:提及历史人物,感慨时光流逝。
- 元九谪荆门:元稹被贬,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失意。
- 可怜南北路:感叹漫漫人生路,未必有高人。
- 高盖者何人:感慨那些权势高的人究竟是谁。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耳目暂清旷”),对仗工整,意象鲜明,情感表达深刻,展现出诗人的深邃思考与感叹。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 高处: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 雾霭与烟云:象征着迷茫与不可捉摸的未来。
- 绿树与红尘:表现出生活的繁华与内心的孤独。
- 孔生与元九:历史的回响,映射出个人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登乐游园望》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孔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生活的繁华
- B.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C. 自然景色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同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登乐游园望》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慨,而杜甫的《登高》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事的忧虑。两者都运用了登高的意象,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
- 相关的诗词分析文章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