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旧
作者: 方岳 〔宋代〕
昔年访月寒溪头,
霜高酒劣棱生裘。
溪僧辍寝从吾幽,
共移不系渔人舟。
断崖老木纷金虬,
又如蘋藻涵清流。
鹤骨浸烦风露忧,
妙语满地无人收。
白话文翻译
去年我曾在寒冷的溪头访月,
霜降时节酒水寒淡,外衣生了棱角。
溪边的僧人辍寝来与我幽会,
我们共同移动那不系的渔舟。
断崖上老树缠绕着金色的虬龙,
就像水面上的蘋藻掩映着清流。
鹤骨浸泡在烦扰的风露中,
妙语满地却无人倾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访月:指在夜晚观赏月亮。
- 寒溪:寒冷的溪水。
- 生裘:外衣生了棱角,形容寒冷。
- 溪僧:溪边的僧人。
- 辍寝:停止睡眠,意为不再睡觉。
- 不系渔人舟:没有拴住的渔船。
- 金虬:金色的龙,常用来形容树木的生长。
- 蘋藻:一种水生植物,象征清澈。
- 鹤骨:指白鹤的骨骼,象征高洁。
- 妙语:精妙的言辞。
典故解析:
- “访月”可以引申为寻求理想与高洁的追求。
- “溪僧”象征着隐逸与清净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清新淡雅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抒情特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追忆往事之际,表达了对友人、自然及自我内心的思考和怀旧之情。诗中描绘的寒溪、僧人等意象,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歌鉴赏
《感旧》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寒溪的景象与与僧人交往的情境,抒发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诗的开头“昔年访月寒溪头”,以温柔的笔触引入,展现了一个清冷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对“霜高酒劣”的描绘,表现出寒冷与酒的苦涩,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
“溪僧辍寝从吾幽”一联则描绘了与僧人共处的幽静时光,暗示诗人与世隔绝的隐逸之情。诗人以“共移不系渔人舟”表达了对自由与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后面的“断崖老木纷金虬”,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的苍凉与生命的坚韧。
最后两句“鹤骨浸烦风露忧,妙语满地无人收”,更是点明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诗人感到即使是最美的言辞也无法被理解与珍视,增添了一份无奈与伤感。整首诗在宁静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表现了对往昔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年访月寒溪头:回忆以前在寒冷的溪边观赏月亮,营造出宁静的夜晚。
- 霜高酒劣棱生裘:反映出寒冷的霜气与劣质的酒,暗示生活的艰辛。
- 溪僧辍寝从吾幽:溪边的僧人停止睡眠,来与我分享幽静的时光。
- 共移不系渔人舟:和僧人一起划动不系的渔舟,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 断崖老木纷金虬:老树缠绕着金色的虬龙,展现自然的生机。
- 又如蘋藻涵清流:像水中的蘋藻,象征清澈与纯净。
- 鹤骨浸烦风露忧:白鹤的骨骼浸泡在烦躁的风露中,显现出忧愁。
- 妙语满地无人收:尽管有许多精妙的言辞,却无人倾听,表达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木”和“金虬”进行比喻,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使诗意更为丰富。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有一定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怀旧与孤独的主题,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溪:象征孤独与清冷的心境。
- 溪僧:代表隐逸与清净的生活方式。
- 渔舟: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
- 老木: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沧桑。
- 鹤骨:象征高洁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怀旧与孤独
- C. 自然之美
-
“霜高酒劣”中的“酒劣”是什么意思?
- A. 酒很醇
- B. 酒很淡
- C. 酒很烈
-
诗中提到的“溪僧”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隐逸生活
- C. 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方岳的《感旧》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静夜思》更为直接而浓烈,而《感旧》则通过自然描写展现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