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
时间: 2024-12-29 16:57: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纳凉 张耒 〔宋代〕
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长。 日日骑马归,卧此北户凉。 官事幸休逸,甘为白头郎。 朝出暮还家,悠悠愧路旁。 所欣药物灵,颇觉疾病康。 幸免三已愠,敢希五馈浆。 难堪七有余,不过三已尝。 呼儿且粝食,贫固士之常。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繁忙渐渐消退,夏日漫长而寂静。 每天骑马回家,躺在北窗下享受凉爽。 幸好公务不繁忙,甘愿做个白发老者。 早晨出门晚上回家,心中对路旁行人感到愧疚。 庆幸药物有效,感觉疾病渐渐康复。 幸免于三次怒气,不敢奢望五次款待。 难以忍受七次有余,不过尝试了三次。 呼唤孩子吃粗粮,贫穷本是士人的常态。
注释:
- 靡靡:渐渐地。
- 寂寂:寂静无声。
- 北户:北窗。
- 官事:公务。
- 白头郎:白发老者。
- 悠悠:长久。
- 愧:感到愧疚。
- 药物灵:药物有效。
- 三已愠:三次怒气。
- 五馈浆:五次款待。
- 七有余:七次有余。
- 粝食:粗粮。
- 贫固士之常:贫穷本是士人的常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士人生活和情感。此诗创作于夏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疾病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疾病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诗中“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长”一句,既表达了春日的繁忙已过,又暗示了夏日的漫长和寂静。“日日骑马归,卧此北户凉”则进一步以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官事幸休逸,甘为白头郎”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泊态度,宁愿做个白发老者,享受平静的生活。而“所欣药物灵,颇觉疾病康”则表达了诗人对疾病的感慨,庆幸药物有效,疾病渐愈。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长”:春日的繁忙渐渐消退,夏日漫长而寂静。
- “日日骑马归,卧此北户凉”:每天骑马回家,躺在北窗下享受凉爽。
- “官事幸休逸,甘为白头郎”:幸好公务不繁忙,甘愿做个白发老者。
- “朝出暮还家,悠悠愧路旁”:早晨出门晚上回家,心中对路旁行人感到愧疚。
- “所欣药物灵,颇觉疾病康”:庆幸药物有效,感觉疾病渐渐康复。
- “幸免三已愠,敢希五馈浆”:幸免于三次怒气,不敢奢望五次款待。
- “难堪七有余,不过三已尝”:难以忍受七次有余,不过尝试了三次。
- “呼儿且粝食,贫固士之常”:呼唤孩子吃粗粮,贫穷本是士人的常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长”中的“靡靡”与“寂寂”,“春事退”与“夏日长”。
- 比喻:如“甘为白头郎”中的“白头郎”比喻白发老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疾病的感慨,以及淡泊名利、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北户、白头郎、药物灵、三已愠、五馈浆、粝食。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北户象征凉爽和闲适,白头郎象征淡泊名利,药物灵象征疾病的康复,三已愠和五馈浆象征人际关系的复杂,粝食象征贫穷和简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北户”指的是什么? A. 北窗 B. 北门 C. 北墙
- 诗中“白头郎”比喻什么? A. 年轻人 B. 白发老者 C. 官员
- 诗中“三已愠”和“五馈浆”分别象征什么? A. 三次怒气和五次款待 B. 三次疾病和五次康复 C. 三次失败和五次成功
- 诗中“粝食”指的是什么? A. 粗粮 B. 细粮 C. 美食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纳凉》与苏轼的《赤壁赋》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但《纳凉》更侧重于日常生活的闲适和对疾病的感慨,而《赤壁赋》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了解张耒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