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枯树桓司马,五柳陶征君。微木何足道,所叹此两人。一埋柴桑骨,一为九锡臣。荣辱俱已矣。芳秽万世闻。
白话文翻译:
枯萎的树木象征着桓司马,五柳则代表着陶征君。这些微不足道的树木何足挂齿,真正让人叹息的是这两位历史人物。一个安葬在柴桑,一个成为了九锡之臣。无论荣耀还是耻辱,都已成为过去。他们的名声和劣迹将永远流传于世。
注释:
- 枯树桓司马:枯树象征桓司马,桓司马可能指桓温,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五柳陶征君:五柳象征陶渊明,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的诗人。
- 微木:指枯树和五柳,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柴桑骨:指陶渊明的墓地,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
- 九锡臣:指桓温,九锡是古代皇帝赐予臣子的最高荣誉。
- 荣辱俱已矣:无论荣耀还是耻辱,都已成为过去。
- 芳秽万世闻:他们的好名声和劣迹将永远被世人所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宋代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通过对桓温和陶渊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荣辱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反思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名声时所作,通过对桓温和陶渊明的象征性描述,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枯树和五柳的象征性描述,引出了桓温和陶渊明这两位历史人物。诗人用“微木何足道”来强调这两位人物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已经逝去,但他们的名声和劣迹将永远流传。诗中的“荣辱俱已矣”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淡然态度,而“芳秽万世闻”则强调了历史评价的永恒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传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枯树桓司马:用枯树象征桓温,暗示其生命的终结和历史的评价。
- 五柳陶征君:用五柳象征陶渊明,五柳是陶渊明的号,象征其隐逸的生活态度。
- 微木何足道:强调这两位人物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已经逝去。
- 所叹此两人:直接表达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感慨。
- 一埋柴桑骨:指陶渊明的墓地,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
- 一为九锡臣:指桓温,九锡是古代皇帝赐予臣子的最高荣誉。
- 荣辱俱已矣: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淡然态度。
- 芳秽万世闻:强调了历史评价的永恒性。
修辞手法:
- 象征:用枯树和五柳象征桓温和陶渊明,增强了诗歌的意象和深度。
- 对比:通过对桓温和陶渊明的对比,突出了他们的不同命运和历史评价。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桓温和陶渊明的象征性描述,表达了对人生荣辱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评价的永恒性的认识。
意象分析:
- 枯树:象征桓温,暗示其生命的终结和历史的评价。
- 五柳:象征陶渊明,五柳是陶渊明的号,象征其隐逸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枯树”象征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桓温 C. 张耒 D. 李白 答案:B
-
“五柳”在诗中象征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桓温 C. 张耒 D. 李白 答案:A
-
诗中的“九锡臣”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桓温 C. 张耒 D. 李白 答案:B
-
诗中的“柴桑骨”指的是谁的墓地? A. 陶渊明 B. 桓温 C. 张耒 D. 李白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桓温的相关历史记载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张耒的这首诗对比,展现不同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历史评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陶渊明集》
- 《晋书·桓温传》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