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英主簿叔久雨》

时间: 2024-09-19 22:11:22

积雨今晨也解休,殷懃日脚傍花流。

半明衣桁烘梅润,全为农家放麦秋。

更着好风随清句,不知何地频闲愁。

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积雨今晨也解休,殷懃日脚傍花流。
半明衣桁烘梅润,全为农家放麦秋。
更着好风随清句,不知何地频闲愁。
新晴佳处无人会,隔柳一声黄栗留。

白话文翻译:

今晨的积雨终于停了,阳光温柔地洒在花旁。
半明亮的衣服在阳光下烘干,浸润了梅花,
这一切都是为了农家放麦的秋季。
更有一阵好风随清新的句子而来,不知为何我常常感到忧愁。
新晴的美好地方却没有人来相聚,
只有隔着柳树传来一声黄栗的落音。

注释:

  • 积雨: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降雨。
  • 殷懃:形容阳光温暖而柔和。
  • 衣桁:衣服在晾晒架上。
  • 烘梅润:指阳光烘干衣物时,梅花也受到了滋润。
  • 农家:指农民的家庭,特指与农业相关的生活。
  • 黄栗:黄栗树,果实成熟时发出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民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雨后初晴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天气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对农家生活的关注以及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细腻而生动的自然图景,展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索。开头两句通过描绘雨后的晴朗场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蓬勃。雨水的积累与阳光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天地变化的敏感与细腻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将目光转向农家,表现了对农村生活的关心。梅花的润泽与农家秋麦的丰收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田园景象。诗人通过自然现象与农事活动的结合,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而在后两句中,诗人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尽管新晴的天气令人愉悦,但却没有人可以共享这份美好,反而增添了几分孤独感。此时的诗人,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

整首诗在节奏和韵律上都十分和谐,映衬出诗人的情感流动与自然景物的交融。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不仅捕捉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积雨今晨也解休:今天早晨的雨终于停了,象征着阴霾的结束。
  2. 殷懃日脚傍花流:温暖的阳光洒在花旁,描绘出春日的生机。
  3. 半明衣桁烘梅润:晾晒的衣物在阳光下干燥,同时梅花也因此受益。
  4. 全为农家放麦秋:这一切景象都为农民的收获季节服务。
  5. 更着好风随清句:温暖的风伴随着清新的诗句,充满活力。
  6. 不知何地频闲愁:诗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忧愁,似乎无法解说。
  7. 新晴佳处无人会:美好的新晴天气下,却没有人来共赏。
  8. 隔柳一声黄栗留:只有隔着柳树,传来一声栗子掉落的声音,增添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殷懃日脚”比喻阳光的温暖)、拟人(如“新晴佳处无人会”)、对仗(上下句对称修辞)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农业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孤独的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变化与生命的滋润。
  • 阳光:代表温暖与希望。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好。
  • 农家: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 黄栗:代表秋天的丰收和孤独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黄栗”是指什么?

    • A. 一种树
    • B. 一种花
    • C. 一种果实
  3. 诗中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欢快
    • B. 悲伤
    • C. 复杂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和昌英主簿叔久雨》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描写了自然和人间生活,但杜甫更注重历史的沉重感,而杨万里则更倾向于表现生活的细腻和自然的美好。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词典》
  3.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