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居雪后二首》
作者:杨万里
春近能余几许寒,
雪花才落便销残。
青松梢上兰根下,
犹得三朝两日看。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临近,寒意还剩多少呢?
雪花刚刚落下,便已开始融化。
在青松的树梢上,兰花的根下,
还能够在三天两天内欣赏这些美景。
注释
- 余:剩下、剩余的意思。
- 销残:融化、消失。
- 青松:指青翠的松树。
- 兰根:兰花的根。
- 三朝两日:指短时间内,三天两天。
典故解析
诗中“青松”和“兰根”均为自然界中的常见植物,象征着坚韧与美好。青松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而兰花则代表着芬芳和雅致。通过对比自然的寒冷与即将到来的春暖,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的细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在山中居住期间,正值冬季末期,春天即将来临。诗人观察到雪花刚落便开始融化,描绘了自然界由冬入春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欣赏。
诗歌鉴赏
《山居雪后二首》通过描绘春近时节的自然景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首句“春近能余几许寒”,以设问的方式引入,瞬间唤起读者对于寒冷的感知,而随后的“雪花才落便销残”则透露出春天的脚步正在靠近,冬雪的消融象征着寒冷的退去和温暖的到来。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青松和兰花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雅。尤其是对“青松梢上兰根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将自然的变化与人内心的感受紧密结合,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温暖的春意。无论是雪花的融化还是青松兰花的静谧,都在无声中传达着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近能余几许寒:春天已近,寒意还剩多少?这里通过疑问引导读者思考春天的温暖。
- 雪花才落便销残:新落的雪花很快就融化了,表现出春意的回暖。
- 青松梢上兰根下:青松的高处与兰根的幽处形成对比,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
- 犹得三朝两日看:在短暂的几天内,仍然能够欣赏到这种美。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象征着希望,寒冷则象征着困境。
- 对仗:青松与兰根的对比,形成和谐的意象。
- 设问: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思考气候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冬雪融化的欣喜,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松:象征坚韧与高洁。
- 兰根:象征优雅与美好。
- 雪:象征纯洁与寒冷。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青松”象征什么? A. 坚韧
B. 软弱
C. 冷漠 -
诗人用“春近能余几许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寒冷的厌倦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雪的喜爱 -
诗中提到的“雪花才落便销残”有什么含义? A. 雪花很美
B. 春天来临,寒冷消退
C. 雪很冷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居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秋天的静谧与孤独;而杨万里的作品则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两者虽有不同季节,但都流露出对自然深情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