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1:56:44

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一
作者: 刘子翚 〔宋代〕

帝城王气杂妖氛,
胡虏何知屡易君。
犹有太平遗老在,
时时洒泪向南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汴京这个帝都的王气与妖邪交织,外族侵扰无知地反复更替统治者。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太平时期的老者在,时常对着南方的云朵洒下眼泪。

注释:

  • 帝城:指汴京,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
  • 王气:指王朝的气象、气势。
  • 妖氛:妖邪的气息,指外族的侵扰和动乱。
  • 胡虏:指北方的外族,常用于泛指侵略者。
  • 太平遗老:指曾经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现已年老。
  • 南云:南方的云,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正甫,号慎斋,南宋诗人,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诗风以豪放、沉郁见长,常常表现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述历史变迁,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帝城王气”开篇,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汴京作为国家的象征,其气势与外族侵扰的对比。诗中的“胡虏”代表着外敌的侵扰,诗人通过“屡易君”一语,揭示了统治者的不稳定性,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动荡。

“犹有太平遗老在”一句,展现了那些经历过盛世的老人的无奈与悲伤。他们目睹了国家的衰败与动乱,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因而“时时洒泪向南云”。这里的“南云”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象征着对故国的思念与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现实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城王气杂妖氛:汴京的王气与妖邪之气交织,表现出国家的动荡与不安。
  • 胡虏何知屡易君:外族入侵者对国家政权更替的无知与冷漠。
  • 犹有太平遗老在:即使在动乱之中,仍有曾经的太平时期的老人存在。
  • 时时洒泪向南云:他们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向南方云朵倾诉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南云”比作对过去的追忆。
  • 对仗:在“王气”和“妖氛”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动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城: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胡虏:象征着外敌与侵略。
  • 太平遗老:代表着对和平的怀念与对历史的追忆。
  • 南云:象征着对过去生活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虏”指的是哪个民族的侵扰?

    • a) 汉族
    • b) 唐族
    • c) 北方外族
    • d) 南方民族
  2. “犹有太平遗老在”中“太平遗老”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生活在动乱中的人
    • c) 曾经历过太平盛世的老人
    • d) 战士

答案:

  1. c) 北方外族
  2. c) 曾经历过太平盛世的老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刘子翚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杜甫在描绘景象中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苦痛,而刘子翚则通过对老人的描绘,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