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时间: 2025-01-17 09:22: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残灯风灭炉烟冷,
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
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
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
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白话文翻译:
灯光微弱,风吹熄了灯火,炉上的烟气也变得冷淡,
我身边只剩下孤独的身影相伴。
纵使酒杯中酒意狼藉,醉意朦胧,
我还是想问世间,究竟是谁能醒来。
难得相逢的花间酒,稍纵即逝,
喝完后,我无奈地搔首叹息。
无尽的闲愁都寄托在醉酒后入眠,
只怕醒来时,依然还是在酒樽前徘徊。
注释:
字词注释:
- 残灯:指已经微弱的灯光。
- 狼藉:形容酒杯中酒的混乱状态,通常指醉酒的情景。
- 清樽:指盛酒的杯子,清酒。
- 搔首:形容人思考或烦恼时的动作。
- 闲愁:无所事事时产生的忧愁。
典故解析:
-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文献,但表达了对孤独和醉酒后醒悟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人,清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著称。他的词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性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纳兰性德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期,个人情感常被社会环境所影响,诗中透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美酒的依赖。开头以“残灯风灭炉烟冷”描绘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环境的冷清反射出诗人的内心孤寂。接着通过对饮酒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诗中提到“难逢易散花间酒”,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尽管醉酒能暂时忘却烦恼,但“闲愁总付醉来眠”,即使是醉后入眠,也难免醒来后再回到孤独的现实中,诗人对这一情境的深刻感受使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反映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通过对孤独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灯风灭炉烟冷: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孤独的夜晚,环境的暗淡与冷清映衬了诗人的孤独感。
- 相伴唯孤影:诗人身边只有孤独的身影相伴,强调内心的孤寂。
- 判教狼藉醉清樽:纵使酒杯中酒意狼藉,暗示醉酒后情感的混乱。
- 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想询问世间有谁能真正清醒,表现对清醒状态的渴望与无奈。
- 难逢易散花间酒:表达了美好事物难得而易逝,人生的无常。
- 饮罢空搔首:酒饮完后,诗人感到无奈,搔首思索。
- 闲愁总付醉来眠:无尽的忧愁寄托在醉酒后入眠,表现逃避现实的心态。
- 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醒来后仍会回到酒杯前,暗示逃避无果,现实依旧。
修辞手法:
- 比喻:“孤影”比喻内心的孤独。
- 拟人:灯、烟有如人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温情与凄凉的对比。
- 对仗:如“残灯”与“炉烟”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醉酒、闲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体现出对人情的深刻洞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一种无奈而又深情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灯:象征孤寂与失落。
- 炉烟:暗示温暖却又冷却的时光。
- 清樽:代表美好瞬间与醉酒后的逃避。
- 孤影:象征内心的孤独与无依。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情感的基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瞬间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灯”主要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欢乐
-
“闲愁总付醉来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逃避现实
- B. 享受生活
- C. 感谢人生
-
诗人在问“世间醒眼是何人”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清醒的希望
- B. 对现实的疑惑
- C. 对酒的热爱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表现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对比:
- 纳兰性德《菩萨蛮》与此诗在情感表达上均有孤独与思考的主题,但《菩萨蛮》更侧重于对失去的怀念,而《虞美人》则聚焦于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纳兰性德词集》:收录纳兰性德的多部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清代词人研究》:详细分析清代词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