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行 杨士奇 〔明代〕
联骑载旌㫋,移营乱垄田。 人行风露下,月转斗牛边。 涉涧泥沾袂,穿林草没鞯。 数家茅屋小,彷佛见炊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骑兵们载着旗帜,移动营地扰乱了田间的垄沟。人们在风露中行走,月亮转向了斗牛星的方向。涉过溪涧时泥土沾湿了衣袖,穿过树林时草丛遮没了马鞍。几间小茅屋,仿佛能看到炊烟升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联骑:指骑兵队伍。
- 旌㫋:旗帜。
- 移营:移动营地。
- 垄田:田间的垄沟。
- 斗牛:星宿名,指北斗和牛宿。
- 袂:衣袖。
- 鞯:马鞍下的垫子。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士奇(1365-1444),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水人。官至礼部尚书,参与编纂《永乐大典》。其诗文风格清新,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描绘了清晨行军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军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军队的动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行军的场景,展现了军队的动态和自然景色的美丽。诗中“联骑载旌㫋,移营乱垄田”描绘了军队移动的壮观场面,而“人行风露下,月转斗牛边”则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后两句“涉涧泥沾袂,穿林草没鞯”细腻地描绘了行军途中的细节,最后“数家茅屋小,彷佛见炊烟”则以温馨的画面收尾,展现了行军途中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联骑载旌㫋,移营乱垄田”:描绘了骑兵队伍载着旗帜,移动营地时扰乱了田间的垄沟,展现了军队的动态和行军的壮观场面。
- “人行风露下,月转斗牛边”: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如人在风露中行走,月亮转向斗牛星的方向,增添了诗意的深远。
- “涉涧泥沾袂,穿林草没鞯”:细腻地描绘了行军途中的细节,如涉过溪涧时泥土沾湿了衣袖,穿过树林时草丛遮没了马鞍。
- “数家茅屋小,彷佛见炊烟”:以温馨的画面收尾,展现了行军途中的宁静与和谐,仿佛能看到几间小茅屋升起的炊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联骑载旌㫋”与“移营乱垄田”,“人行风露下”与“月转斗牛边”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总结诗歌的中心思想,通过描绘行军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军队的动态,展现了行军的壮观场面和途中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联骑:骑兵队伍,象征军队的动态。
- 旌㫋:旗帜,象征军队的威严。
- 风露:自然景色,增添诗意的深远。
- 斗牛:星宿,增添诗意的深远。
- 泥沾袂:行军途中的细节,展现行军的艰辛。
- 草没鞯:行军途中的细节,展现行军的艰辛。
- 茅屋:温馨的画面,展现行军途中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联骑载旌㫋”中的“旌㫋”指的是什么? A. 旗帜 B. 马匹 C. 兵器 D. 食物
- 诗中“月转斗牛边”中的“斗牛”指的是什么? A. 星宿 B. 动物 C. 武器 D. 食物
- 诗中“涉涧泥沾袂”中的“袂”指的是什么? A. 衣袖 B. 鞋子 C. 帽子 D. 手套
- 诗中“穿林草没鞯”中的“鞯”指的是什么? A. 马鞍下的垫子 B. 马鞍 C. 马鞭 D. 马镫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展现了战乱中的宁静与和谐。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景色,展现了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 杨士奇《早行》与杜甫《春望》: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宁静与和谐,但杨士奇的诗更多展现了行军的动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杨士奇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明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