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和杨素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2:07: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秋白露团,上将出长安。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凝云迷代郡,流水冻桑乾。烽微桔槔远,桥峻辘轳难。从军多恶少,召募尽材官。伏堤时卧鼓,疑兵乍解鞍。柳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受降今更筑,燕然已重刊。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
白话文翻译: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白露凝结成团,上将离开长安出征。塞外的尘沙使得天空昏暗,陇头的风月带来寒意。随风飘转的蓬草随着马蹄,飞霜落在剑尖。云层凝结遮蔽了代郡,流水冻结在桑乾河上。烽火微弱,桔槔显得遥远,桥梁高峻,辘轳难以攀爬。从军的多是恶少,召募的都是有才能的官员。在堤坝上伏击时,战鼓声响起,疑兵突然解下马鞍。在柳城擒获冒顿,长坂接纳呼韩。接受投降后再次筑城,燕然山已经重新刻石记功。还嘲笑傅介子,辛苦地去刺杀楼兰王。
注释:
- 高秋:指秋高气爽的季节。
- 白露团:白露凝结成团,形容秋天的景象。
- 上将:指高级将领。
-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今陕西西安。
- 尘沙塞下暗:形容塞外尘沙飞扬,天空昏暗。
- 风月陇头寒:陇头指陇山,风月带来寒意。
-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行踪不定。
- 飞霜落剑端:形容剑尖上落满霜花。
- 凝云迷代郡:云层凝结,遮蔽了代郡(今河北一带)。
- 流水冻桑乾:桑乾河上的流水冻结。
- 烽微桔槔远:烽火微弱,桔槔(古代的一种汲水工具)显得遥远。
- 桥峻辘轳难:桥梁高峻,辘轳(古代的一种汲水工具)难以攀爬。
- 从军多恶少:从军的多是恶少(不良少年)。
- 召募尽材官:召募的都是有才能的官员。
- 伏堤时卧鼓:在堤坝上伏击时,战鼓声响起。
- 疑兵乍解鞍:疑兵突然解下马鞍。
- 柳城擒冒顿:在柳城擒获冒顿(匈奴单于)。
- 长坂纳呼韩:长坂(地名)接纳呼韩(匈奴单于)。
- 受降今更筑:接受投降后再次筑城。
- 燕然已重刊:燕然山已经重新刻石记功。
- 还嗤傅介子:还嘲笑傅介子(汉代名将)。
- 辛苦刺楼兰:辛苦地去刺杀楼兰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道衡(540-609),字玄卿,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典雅,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事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边疆的紧张局势。这首诗《出塞二首和杨素 其一》是他在隋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边疆的艰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薛道衡在隋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边疆的艰苦。诗中提到的“上将出长安”反映了当时隋朝对边疆的重视和军事行动的频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边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语言,描绘了将士们出征的壮丽场面和边疆的艰苦环境。诗中“高秋白露团”一句,以秋天的景象开篇,营造了一种肃杀的氛围。随后的“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诗中的“转蓬随马足,飞霜落剑端”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将士们行军的情景。结尾的“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边疆的艰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薛道衡的诗歌才华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秋白露团:以秋天的景象开篇,营造了一种肃杀的氛围。
- 上将出长安:描绘了将士们出征的壮丽场面。
- 尘沙塞下暗:强化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风月陇头寒: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转蓬随马足: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将士们行军的情景。
- 飞霜落剑端:形象地描绘了将士们行军的情景。
- 凝云迷代郡: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流水冻桑乾: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烽微桔槔远: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桥峻辘轳难: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从军多恶少: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召募尽材官: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伏堤时卧鼓: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疑兵乍解鞍: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柳城擒冒顿: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长坂纳呼韩: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受降今更筑: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燕然已重刊: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还嗤傅介子: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辛苦刺楼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转蓬随马足”,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行踪不定。
- 拟人:如“凝云迷代郡”,将云层凝结拟人化为遮蔽代郡。
- 对仗:如“尘沙塞下暗,风月陇头寒”,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和边疆的艰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将士们行动的叙述,传达了边塞将士的坚韧和勇敢,以及对边疆安全的重视。
意象分析:
- 高秋白露团:秋天的景象,营造肃杀氛围。
- 尘沙塞下暗: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风月陇头寒: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转蓬随马足:行踪不定的将士。
- 飞霜落剑端:将士行军的情景。
- 凝云迷代郡: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流水冻桑乾: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烽微桔槔远: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桥峻辘轳难: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从军多恶少: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召募尽材官: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伏堤时卧鼓: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疑兵乍解鞍: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柳城擒冒顿: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长坂纳呼韩: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受降今更筑: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燕然已重刊: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还嗤傅介子: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 辛苦刺楼兰:边塞的荒凉和寒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秋白露团”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上将出长安”中的“长安”是指哪个城市? A. 北京 B. 西安 C. 洛阳 D. 南京
-
诗中“转蓬随马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飞霜落剑端”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A. 将士休息 B. 将士行军 C. 将士战斗 D. 将士驻扎
-
诗中“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中的“傅介子”是指谁? A. 汉代名将 B. 唐代名将 C. 宋代名将 D. 明代名将
答案:
- C
- B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杨炯《从军行》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薛道衡《出塞二首和杨素 其一》: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艰苦和将士的英勇,但王昌龄的诗更加注重表达将士的豪情壮志。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薛道衡《出塞二首和杨素 其一》:王之涣的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表达了对边塞的忧思,而薛道衡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边塞生活的具体描绘。
参考资料:
- 《隋唐五代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薛道衡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