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午睡起汲泉洗面》

时间: 2025-01-08 01:01:36

大桶双担新井花,松盆满泻莫留些。

剌头蘸入松盆底,不是清凉第二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桶双担新井花,松盆满泻莫留些。
剌头蘸入松盆底,不是清凉第二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午后,诗人从新井中提水,使用松木盆洗脸的情景。大桶里装满了从新井中打来的清水,松木盆的水流淌而出,诗人希望不留一点水分。剌头(指洗脸用的工具)浸入松盆底部,水的清凉让人感到舒畅,这样的清凉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

注释:

  • 大桶:指盛水的大桶。
  • 双担:形容提水的两个人各自担着一桶。
  • 新井花:新打的井水,形容水质清新。
  • 松盆:用松木制作的洗脸盆。
  • 满泻:形容水流满盆,流出不留。
  • 剌头:用来洗脸的器具,可能是洗脸时用的手。
  • 清凉:形容水的清爽和凉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小事为题材,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的一个炎热午后,诗人通过描绘清凉洗脸的过程,表达了他对清凉消暑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秋暑午睡起汲泉洗面》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在炎热的夏日午后,打水洗脸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清凉的感觉和对生活的热爱。杨万里用“大桶双担新井花,松盆满泻莫留些”开始,生动地描绘出打水的情景,尤其是“新井花”这句,既形象又生动,仿佛让人闻到了井水的清新。接下来的“剌头蘸入松盆底”,则通过剌头与松盆的互动,进一步传递出清凉洗脸的愉悦感。

整首诗在平淡中见真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感悟,体现了他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同时,这种简单的生活场景,又让人感受到自然带来的舒适与惬意,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桶双担新井花:描绘了两个人提着装满新井水的大桶,这里“新井花”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水的清新。
  2. 松盆满泻莫留些:松木盆里的水流满而不留,显示出诗人对水的珍惜与对清凉的渴望。
  3. 剌头蘸入松盆底:剌头浸入水中,实际上是把水用于洗脸,传达出一种舒爽的感觉。
  4. 不是清凉第二家:这句话强调了这种清凉的独特,似乎只有在这里才能体验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新井水比作“井花”,形象化了水的清新。
  • 对仗:诗句中的“满泻”和“莫留”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松盆”和“剌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活的质朴与自然。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一个简单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自然清凉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淡泊而恬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井水:象征着自然、生命与清新,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向往。
  • 松盆: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质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水的工具是什么?

    • A. 桶
    • B. 松盆
    • C. 剌头
    • D. 井
  2. 诗人用什么来洗脸?

    • A. 凉水
    • B. 井水
    • C. 松盆水
    • D. 露水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繁华生活的渴望
    • C. 对历史的思考
    • D. 对战争的回忆

答案:

  1. C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但杨万里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节与清新感受,而白居易则更多地关注人生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