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山寺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寺门压石危欲崩,槎牙老松挂苍藤。
风传上方出定磬,雨暗古殿长明灯。
宿林野鹘惊复起,争栗山童呼不应。
溪南闻道更幽绝,明日裂布缝行縢。
白话文翻译:
寺门下压着巨石,似乎随时会崩塌;
老松的树干上挂着青藤,宛如锯齿。
风中传来寺内敲响的磬声,
雨中古殿里的明灯长久闪烁。
栖息在树林中的野鹘被惊起,
山童们呼叫却无人回应。
在溪南听人说那地方更为幽静绝美,
明日将去裂布缝制行囊。
注释:
- 寺门:寺庙的门口。
- 压石:指压在寺门下的巨石。
- 槎牙:指树木的锯齿状形态。
- 苍藤:青色的藤蔓植物。
- 风传:风中传来的声音。
- 定磬:寺庙内用来敲响的磬,通常用于召集僧众或报时。
- 古殿:指古老的庙宇。
- 宿林:栖息在树林中的动物。
- 山童:山中儿童,通常指生活在山里的孩子。
- 幽绝:幽静而绝世,形容环境极其宁静美好。
- 裂布缝行縢:裂开布料缝制行囊,准备出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和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个人的抱负。
创作背景:
《山寺》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他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与寄托。此诗反映了他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山寺》是一首描写山中寺庙景象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感悟。诗的开头以“寺门压石危欲崩”描绘出一种危机感,似乎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接着“槎牙老松挂苍藤”,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顽强。
在中间部分,风中的磬声和雨中的明灯则给整个环境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宁静。接下来的“宿林野鹘惊复起,争栗山童呼不应”则传达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山童的呼喊没有回应,似乎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最后两句“溪南闻道更幽绝,明日裂布缝行縢”则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尽管生活中充满了艰辛与不确定,但他依然选择继续前行,去追寻那更为幽静绝美的境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陆游对人生、自然及自我内心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寺门压石危欲崩:开头直接描绘寺庙的门口,巨石压着,给人一种紧迫感。
- 槎牙老松挂苍藤:通过自然元素展现了岁月的痕迹,老松与青藤互相依偎,象征生命的延续。
- 风传上方出定磬:风中传来的磬声引发对寺庙的深思,给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感觉。
- 雨暗古殿长明灯:雨中的灯光象征光明与希望,尽管环境幽暗,仍有明灯照亮。
- 宿林野鹘惊复起:野鹘被惊起,表现出自然的生动与灵动。
- 争栗山童呼不应:山中儿童的呼喊却无人响应,体现孤独感。
- 溪南闻道更幽绝:传闻溪南的幽静美丽,引发诗人向往。
- 明日裂布缝行縢:决定出行,象征追求与探索的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压石”比喻生命的重压。
- 拟人:自然元素如“槎牙老松”具有生命力,仿佛在诉说。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和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揭示了生与死、孤独与追寻的主题,体现出一种超脱与向上的精神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寺庙:象征心灵的归宿与信仰的寄托。
- 巨石:象征生命的重压与无常。
- 青藤:代表生命的顽强与延续。
- 明灯:象征希望与光明。
- 野鹘:象征自然的自由与生动。
- 山童:代表人类的天真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寺门压石危欲崩”中的“压石”指的是什么? A. 巨石
B. 山石
C. 小石头
D. 土石 -
填空题:诗中“风传上方出__”的下句是?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明灯”象征着希望。 (对/错)
答案:
- A. 巨石
- 定磬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环境与人生感悟。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了山水与隐逸生活的美。
诗词对比:
- 《山寺》与《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孤独与人生的思考,但《山寺》更侧重于自然描写,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