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古筑城曲四首 其三
作者: 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百丈筑城身,千步掘城壕。咸阳三月火,始悔此徒劳。
白话文翻译:
我花费了百丈的力气来筑城,千步的辛苦来挖壕沟。咸阳的三月里,火光冲天,这时我才后悔这所有的辛劳都是徒劳无功。
注释:
- 百丈: 这里指的是极大的工量和努力。
- 千步: 形容挖掘城壕的艰辛和漫长的距离。
- 咸阳: 古代秦国的都城,象征着权力和统治。
- 火: 可能指战火或灾难,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生于绍兴,卒于岳阳。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作品常反映他的忧国忧民情怀,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该诗作成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难之时,陆游常感忧虑,诗中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筑城和挖壕的辛劳后,面对咸阳火灾的无奈与悔恨。诗的开头以“百丈”和“千步”形容工程的艰辛,突显了作者为了国家安全而付出的巨大努力。而“咸阳三月火”则带来了强烈的对比,火光的出现标志着战乱和动荡,让作者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多么微不足道。全诗情感深沉,流露出无奈与悔恨,折射出南宋时期人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作者通过对比手法,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表现出他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丈筑城身: 表达了筑城所需的巨大努力,体现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 千步掘城壕: 进一步强调了为保卫家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 咸阳三月火: 咸阳作为古都,火灾的象征意味着国家的动荡,直接影响到民众的安危。
- 始悔此徒劳: 反映了经历苦难后,作者对自己努力的怀疑和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 “百丈”和“千步”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的辛劳。
- 比喻: 火光象征战乱,隐喻国家的困境,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无奈和对个人努力的怀疑,反映了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与现实的矛盾。
意象分析:
- 筑城: 历史的象征,代表了保护和防御的意图。
- 城壕: 说明了战斗准备的必要性。
- 火: 代表着战争的破坏和国家的危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咸阳”指的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 A. 汉代
- B. 唐代
- C. 秦代
- D. 宋代
-
“百丈筑城身”的意思是:
- A. 建城的高度
- B. 付出的巨大努力
- C. 城市的规模
- D. 筑城的时间
答案:
- C. 秦代
- B. 付出的巨大努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古筑城曲》与杜甫的《春望》都体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悲惨的生活境遇,而陆游则强调了个人努力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矛盾。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