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灵山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终南表秦观,少室迩王城。
翠凤翔淮海,衿带绕神坰。
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灵山的德行与险峻之地,提到了终南山的雄伟与少室山靠近王城。翠绿的凤凰在淮海上空翱翔,诗人身着华美的衣襟,环绕着神圣的坰。北面的山峰何其高耸,林木稀疏,远处显得青翠而朦胧。
注释:
- 灵山:指的是有灵气的山,象征着地德。
- 岳灵:指高山的灵秀之气与地的德行。
- 终南:即终南山,位于陕西省,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 秦观:指秦国的观景之地,象征着历史的深厚。
- 少室:即少室山,位于河南省,靠近王城。
- 翠凤:指翠绿色的凤凰,象征美丽与祥瑞。
- 衿带:指衣服的衣襟与带子,暗示穿着华丽。
- 神坰:指神圣的地方,象征着神秘与庄严。
- 北阜:北面的山丘。
- 林薄:树木稀疏,指环境的幽静。
- 葱青:形容青翠的颜色,表示生机盎然。
典故解析:
- 灵山与地德:灵山常作为道教和佛教的圣地,象征着清净与灵性。
- 终南山:历史上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许多名士在此隐居。
- 少室山:作为道教的圣地之一,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约(441年-513年),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善于诗文,尤其以骈文和诗歌闻名,风格清丽、典雅。他的创作多与山水、自然和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朝时期,沈约游历钟山时,受到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中山水的描写与身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沈约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灵山、终南山和少室山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丽,还传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诗的前两句通过“灵山纪地德”和“地险资岳灵”引入,强调了山的灵性与地的德行,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终南山和少室山的描写,融入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山水与人文的交融。翠凤飞翔的意象,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理想的追求。
最后两句“北阜何其峻,林薄杳葱青”,通过对北阜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清幽的境界,让人产生遐想。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沈约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山纪地德:灵山象征着道德的积累与自然的灵性。
- 地险资岳灵:险峻的地形赋予山岳更深的灵气。
- 终南表秦观:终南山是秦国的重要观景地,暗示着历史的丰厚。
- 少室迩王城:少室山靠近王城,表现了地理与历史的联系。
- 翠凤翔淮海:翠色的凤凰在空中飞翔,象征着祥瑞与美好。
- 衿带绕神坰:华美的衣襟环绕着神圣的地方,象征着对神圣的向往。
- 北阜何其峻:北方的山峰是何等高耸,表现出壮丽的自然。
- 林薄杳葱青:树木稀疏,远处景色青翠而朦胧,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灵山、翠凤等形象化地表达了自然的美与灵性。
- 拟人:景物被赋予了人的特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雄伟的山水,表现了对自然和历史的崇敬,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沈约的文化自信与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山:象征灵性与道德。
- 翠凤:象征美好与祥瑞。
- 北阜:象征高耸与壮丽。
- 葱青:象征生机与幽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山”象征什么? A. 高山
B. 灵性与道德
C. 祥瑞 -
“翠凤翔淮海”中的“翠凤”代表什么? A. 一种鸟类
B. 美丽与祥瑞
C. 自然现象 -
诗中的“北阜何其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赞美自然的壮丽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人文的批判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其侧重于“登高望远”的意境,与沈约的历史文化结合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选》
- 《沈约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