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辞》

时间: 2025-01-04 10:33:15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白话文翻译:

清晨从香气四溢的殿堂出发,傍晚时分渡过汾水与阴河。
在此时我怀念已逝去的九位贤者,从此收敛了双眉。
妆容如同晨露般晶莹,心中波澜起伏如流动的水波。
日渐西沉,沙尘四起,才意识到人生如蓬草般漂泊。
北风侵袭肌肤,所受的伤痛不仅仅是华丽衣物的磨损。
含泪试着向南望去,关山重重,愈显巍峨。
开始谱写春天的曲调,最后却成了苦寒的歌声。
唯有在三五的夜晚,明月偶尔经过我的窗前。

注释:

  • 披香殿:指香气四溢的殿堂,象征着美好和尊贵。
  • 九逝:指古代的贤者,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 双蛾:形容眼眉,寓意愁苦。
  • 沾妆:指妆容带露,象征清新。
  • 奔沙:形容沙尘飞扬,象征人生的动荡。
  • 转蓬:形容像蓬草那样随风漂泊,暗示无依无靠。
  • 朔风:北风,象征严寒与孤独。
  • 阳春曲:春日的乐曲,象征希望与生机。
  • 苦寒歌:与春天的乐曲形成对比,暗示悲苦的现实。
  • 三五夜:指农历十五、十六的晚上,明月最圆最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约,字景倩,号小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文学上主张辞采华美,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年代,沈约身处南朝,经历了政治的动荡与个人的离愁别绪,因此在诗中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忆。

诗歌鉴赏:

《昭君辞》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展现了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以“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引入,展现了一种从美好环境到艰难旅程的对比,充满了情感的波动。诗中“衔涕试南望”一句,表现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关山重重,愁绪难解。

整首诗在意象上变化丰富,既有清晨的美丽,也有夜晚的孤独,展现了时间的变迁和情感的起伏。诗中“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对比鲜明,既有对春天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在动荡岁月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早上从华丽的殿堂出发,傍晚时分渡过汾水与阴河,暗示一天的旅途与不同的心境。
  •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此时怀念已逝去的贤者,愁苦使得双眉收敛。
  •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妆容如露水般清新,心中波澜起伏。
  •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日落时分沙尘飞舞,暗示人生漂泊的无奈。
  • “朔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北风刺骨,伤痛不仅是衣物的磨损,也是心灵的苦楚。
  •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含泪向南眺望,关山重重,愈显孤独。
  •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起初是春天的乐曲,最终却成了悲苦的歌声。
  •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唯有在月圆之夜,明月偶尔经过。

修辞手法

  • 对比:春与冬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北风犯肌骨”。
  • 意象:用“明月”象征美好的希望,用“关山”象征艰难的境遇。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希望与美好,虽短暂却能带来慰藉。
  • 关山:象征艰难险阻,代表生命中的困境。
  • 春曲与寒歌:春天象征希望,寒歌象征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昭君辞》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沈约
    C. 杜甫

  2. “朝发披香殿”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A. 香水
    B. 玫瑰
    C. 香气四溢的殿堂

  3. 诗中“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美好
    B. 失落与无奈
    C. 快乐与欢愉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沈约的《昭君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涉及离愁,但沈约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更加强调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结合。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