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阳鸦背敛残红,
万点飞归傍帝宫。
应是上林栖宿稳,
可曾惊散月明中。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下,乌鸦在夕阳的映照下归巢,残留的红霞逐渐消散,成千上万只乌鸦飞回了皇宫边。它们应该是在上林苑安稳地栖息,难道在明亮的月光下,它们曾被惊扰而飞散?
注释:
字词注释:
- 夕阳:指傍晚的太阳。
- 鸦背:乌鸦的背部,指乌鸦在飞归的姿态。
- 敛残红:收敛残存的红色霞光。
- 万点:形容数量极多的乌鸦。
- 傍帝宫:靠近皇宫的地方。
- 上林:指的是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
- 栖宿:栖息、停留。
- 惊散:受到惊扰而飞散。
典故解析:
- 上林苑:是古代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常用于皇家狩猎和游乐,象征着富贵与权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留存,其诗作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上林归鸦》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游玩上林苑时,目睹夕阳下乌鸦归巢的景象,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借以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上林归鸦》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生灵归宿的诗。诗的开头,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乌鸦的背影,逐渐收敛的红霞预示着白天的结束,充满了淡淡的伤感与宁静。此时,万点飞归的乌鸦不仅描绘出数量之多,也象征着归属感和安全感,勾勒出一种温馨而安定的氛围。
接着,诗人提到“应是上林栖宿稳”,这里的“稳”字透露出一种安宁的情绪,仿佛在为归巢的乌鸦感到欣慰。而最后一句“可曾惊散月明中”则在宁静中透出一丝疑问,显现出对自然生灵的关切与怜惜。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思考,体现了对生命归宿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阳鸦背敛残红:描绘傍晚时分,夕阳照耀下乌鸦飞回的情景,红霞逐渐消失,象征着一天的结束。
- 万点飞归傍帝宫:大批乌鸦归巢,强调数量与归属,暗示皇宫的权威。
- 应是上林栖宿稳:通过“应是”表达对乌鸦栖息地的推测,表现出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 可曾惊散月明中:以疑问结尾,体现出对乌鸦可能受到惊扰的担忧,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拟人:将乌鸦的归巢过程赋予情感,体现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美感。
- 意象:夕阳、乌鸦、月明等意象交织,构成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安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生灵的关怀。通过乌鸦归巢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生命归宿的思考,折射出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一天的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
- 乌鸦:象征归属与团结,承载着生命的意义。
- 上林苑:代表富贵与安宁的栖息地,体现了人们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景象主要是哪个动物的归巢?
- A) 鹰
- B) 乌鸦
- C) 燕子
-
诗句“应是上林栖宿稳”中的“稳”字表示什么意思?
- A) 轻松
- B) 安稳
- C) 快速
-
诗的最后一句“可曾惊散月明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担忧
- C) 高兴
答案:
- B) 乌鸦
- B) 安稳
- B) 担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比较《上林归鸦》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上林归鸦》更注重生灵的归宿感,而《鹿柴》则强调山林的幽静与清新,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意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