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入山中二十年,抗尘有道即为仙。
差科难到耽闲地,种穫因无负郭田。
细事亦参齐物论,大还长勘娱真篇。
诗成不敢题崖石,怕有江湖姓字传。
白话文翻译:
自从进入山中已经二十年,抗拒尘世的烦恼有一套方法便可以称为仙人。
差不多的事情难以在闲适的环境中完成,因此种田收获也不会辜负身边的田地。
微细的事情也能参照齐物的道理,最终又能够长久地审阅真实的篇章。
诗写成后不敢在崖石上题字,害怕有江湖上的人名传开。
注释:
- 自入山中:自从进入山中,指作者选择隐居生活。
- 抗尘有道:抗拒尘世的烦恼有方法。
- 差科难到:很难在闲适的地方完成事情。
- 种穫:种植和收获。
- 齐物论:指的是《齐物论》,阐述万物平等的哲学思想。
- 大还长勘:最终能够长久地审阅。
- 江湖姓字传:江湖上的人名传开,意指流传不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郁是宋代的一位诗人,身处于文化繁荣的时期,特别注重个人的隐居生活和精神追求。他的诗作多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山中》是陈郁在隐居山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创作的谨慎态度,担心自己的作品被误解和传播。
诗歌鉴赏:
《山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诗的开头提到“自入山中二十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山中生活的依恋。紧接着“抗尘有道即为仙”,则将隐居生活升华为一种更高的境界,暗示着心灵的平静与超脱。
“差科难到耽闲地,种穫因无负郭田”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务实态度,尽管选择了闲适的生活,但仍然不忘劳作和收获,体现了一种对土地的敬畏与责任。接下来的“细事亦参齐物论”,则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认为这些细节同样值得反思和品味。
最后两句“诗成不敢题崖石,怕有江湖姓字传”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戒心和对创作的谦虚态度,生怕作品被误解或流传,这种自我约束与对艺术的珍视,显示了他作为诗人的敏感与深思。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与自然的和谐,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强调了隐居生活的崇高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入山中二十年:表明诗人选择隐居并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间。
- 抗尘有道即为仙: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的超脱与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 差科难到耽闲地:说明即使在闲适的环境中,依然有事情需要去做。
- 种穫因无负郭田:强调了对土地的利用与收获的重要性。
- 细事亦参齐物论:表明他对生活细节的思考,与哲学思想相结合。
- 大还长勘娱真篇:暗示他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与自我审视。
- 诗成不敢题崖石:表现出诗人对传播名声的谨慎态度。
- 怕有江湖姓字传:对名声的担忧,显示出诗人的谦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种穫因无负郭田”,形成工整的句式,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仙人般的状态,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追求。
- 反语:通过不敢在崖石上题字的表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隐居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个人创作的谦虚和谨慎。诗人通过自身经历,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真谛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中:象征着隐居与自然,体现了对世俗的逃避。
- 仙:代表一种理想化的境界,追求精神的升华。
- 田地:象征着生活的根基与现实的责任。
- 崖石:代表着创作和表达的载体,同时也是名声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陈郁生活的主要环境是: A. 城市
B. 山中
C. 水边
D. 田野 -
诗中提到的“齐物论”主要强调: A. 物质的丰富
B. 万物的平等
C. 个人的名声
D. 诗歌的艺术性 -
诗人为何不敢题字于崖石? A. 害怕破坏自然
B. 担心名声被误解
C. 不喜欢写字
D. 怕被人发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赵师秀《约客》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但更注重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结合,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 陶渊明的《饮酒》:强调个人的闲适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陈郁的主题相似,但风格更为直白与真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