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灯玉台体十首 吴歌楚舞玉诗新,华灯兰焰动鱼鳞。 台前共道明如昼,醉里唯愁夜向晨。
白话文翻译: 吴地的歌声,楚地的舞蹈,配上新作的玉诗,华丽的灯火如兰花般的火焰跳动,像鱼鳞一样闪烁。 在台前,人们共同赞叹这明亮如同白昼的景象,但在醉意中,我唯恐这美好的夜晚即将结束,黎明即将到来。
注释:
- 吴歌楚舞:指吴地和楚地的歌舞,这里泛指南方的歌舞艺术。
- 玉诗新:指新创作的诗歌,玉在此处形容诗的精美。
- 华灯兰焰:华丽的灯火,兰焰形容火焰的美丽。
- 动鱼鳞:形容灯火闪烁如鱼鳞般。
- 台前共道明如昼:在台前,人们共同赞叹这明亮如同白昼的景象。
- 醉里唯愁夜向晨:在醉意中,担心夜晚即将结束,黎明即将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他是南唐的官员,后随李煜降宋,成为北宋的官员。徐铉的诗文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观赏灯会时所作,描绘了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的场景,同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灯会的盛况,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诗中“华灯兰焰动鱼鳞”一句,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灯火的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醉里唯愁夜向晨”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忧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吴歌楚舞玉诗新”,通过地域性的歌舞和精美的诗歌,展现了节日的文化氛围。
- 次句“华灯兰焰动鱼鳞”,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灯火的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 第三句“台前共道明如昼”,表达了人们对灯会明亮如昼的赞叹。
- 末句“醉里唯愁夜向晨”,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华灯兰焰动鱼鳞”中的“动鱼鳞”,形象地描绘了灯火的闪烁。
- 对仗:如“台前共道明如昼,醉里唯愁夜向晨”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灯会的盛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忧愁。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华灯、兰焰、鱼鳞、明如昼、醉里、夜向晨。
- 分析:华灯和兰焰描绘了灯火的美丽,鱼鳞形容灯火的闪烁,明如昼表达了灯会的明亮,醉里和夜向晨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华灯兰焰动鱼鳞”形容的是什么? A. 灯火 B. 鱼 C. 火焰 D. 鳞片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平静 D. 愤怒
- “台前共道明如昼”中的“明如昼”是什么意思? A. 明亮如白天 B. 明亮如灯 C. 明亮如星 D. 明亮如月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与徐铉的诗有相似的夜景描绘。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徐铉诗中的忧愁情感相呼应。
诗词对比:
- 徐铉的《观灯玉台体十首》与杜牧的《秋夕》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徐铉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节日的欢乐和忧愁,而杜牧的诗则更侧重于描绘秋夜的宁静和美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