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霍将军辞第》
时间: 2025-01-19 22:44: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霍将军辞第 徐铉 〔唐代〕 汉将承恩久,图勋肯顾私。 匈奴犹未灭,安用以家为。 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 宁烦张老颂,无待晏婴辞。 甲乙人徒费,亲邻我自持。 悠悠千载下,长作帅臣师。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将军长期受到恩宠,为了图谋功勋而不顾私利。 匈奴尚未被消灭,怎能只顾自己的家庭呢? 即使听到皇帝的诏令,也坚定不移地守在门前。 宁愿麻烦张老来颂扬,也不等待晏婴的辞别。 甲乙等人徒劳无功,而我和亲邻们自持其道。 在悠悠千载之后,长久地作为帅臣的楷模。
注释:
- 汉将:指霍去病,汉朝著名将领。
- 承恩久:长期受到皇帝的恩宠。
- 图勋:谋求功勋。
- 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 郢匠:指技艺高超的工匠,这里比喻忠诚的臣子。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住所。
- 张老颂:张老,指张良,汉初名臣,这里指得到贤人的赞颂。
- 晏婴辞:晏婴,春秋时期齐国名臣,这里指得到贤人的辞别。
- 甲乙人徒费:甲乙,泛指一般人,徒费,徒劳无功。
- 亲邻我自持:亲邻,指亲近的人,自持,坚持自己的原则。
诗词背景: 徐铉是唐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忠诚、节操和爱国情怀。这首诗通过霍去病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赞美。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将领,以抗击匈奴、保卫国家而闻名。诗中提到的“匈奴犹未灭”反映了当时边疆的紧张局势,而“安用以家为”则强调了个人利益在国家大义面前的微不足道。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霍去病将军的赞美,展现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诗中,“汉将承恩久,图勋肯顾私”一句,既表达了霍去病长期受到皇帝的恩宠,也强调了他为了国家利益而不顾个人私利的高尚品质。“匈奴犹未灭,安用以家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牺牲精神,表明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家庭的重要性被淡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比,突出了霍去病的坚定和忠诚,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不改变初心,宁愿得到贤人的赞颂,也不等待贤人的辞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霍去病形象的塑造,传达了诗人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汉将承恩久,图勋肯顾私”:霍去病长期受到皇帝的恩宠,为了国家的功勋而不顾个人私利。
- “匈奴犹未灭,安用以家为”:匈奴尚未被消灭,怎能只顾自己的家庭呢?
- “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即使听到皇帝的诏令,也坚定不移地守在门前。
- “宁烦张老颂,无待晏婴辞”:宁愿麻烦张良来颂扬,也不等待晏婴的辞别。
- “甲乙人徒费,亲邻我自持”:甲乙等人徒劳无功,而我和亲邻们自持其道。
- “悠悠千载下,长作帅臣师”:在悠悠千载之后,长久地作为帅臣的楷模。
- 修辞手法:
- 比喻:“郢匠”比喻忠诚的臣子。
- 对仗:“宁烦张老颂,无待晏婴辞”中的对仗,强调了霍去病的坚定和忠诚。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主题是忠诚与牺牲,通过对霍去病形象的塑造,传达了诗人对忠诚和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匈奴”:象征着边疆的威胁和国家的危机。
- “衡门”:象征着简陋但坚定的住所,体现了霍去病的坚定和忠诚。
- “张老颂”和“晏婴辞”:象征着贤人的赞颂和辞别,体现了霍去病的高尚品质。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匈奴”象征着什么? A. 边疆的威胁和国家的危机 B. 个人的私利 C. 国家的繁荣 D. 个人的家庭
- “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中的“郢匠”比喻什么? A. 技艺高超的工匠 B. 忠诚的臣子 C. 贤人 D. 皇帝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忠诚与牺牲 C. 国家的繁荣 D. 个人的私利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同样表达了边疆将士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 《从军行》(杨炯):描绘了将士出征的壮烈场面,体现了忠诚和牺牲的主题。
- 诗词对比:
- 《赋得霍将军辞第》与《出塞》(王昌龄):两者都表达了将士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品质的塑造,后者则更侧重于战争场面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多首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可以进行更广泛的诗词比较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