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9 22:40:25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

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

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 其三 徐铉 〔唐代〕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 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 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出仕与退隐之间,他以谦让成就了名声,他的政治才能为国家立下了大功。在瓜步北边,留下了泪碑,象征着他的哀伤;在蒜山东边,棠树依旧,代表着他的遗爱。百官正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但重重的离别使得心意难以融合。旧日的臣子们特别感到哽咽,曾经叹息过三次的困境。

注释:

  • 出处成交让:指出仕与退隐之间,诗人以谦让的态度处理,成就了名声。
  • 经纶有大功:指诗人在政治上有显著的成就和贡献。
  • 泪碑瓜步北:泪碑,指纪念悲伤事件的碑石;瓜步,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
  • 棠树蒜山东:棠树,象征遗爱;蒜山,地名,位于今江苏镇江。
  • 百揆方时叙:百揆,指百官;方时叙,指按照时序进行工作。
  • 重离遂不融:重离,指重重的离别;不融,指心意难以融合。
  • 故臣偏感咽:故臣,指旧日的臣子;感咽,感到哽咽。
  • 曾是叹三穷:曾,曾经;叹三穷,叹息三次的困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这首诗是为文献太子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太子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文献太子去世后所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太子的深切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文献太子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诗中“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一句,通过对具体地点的提及,增强了诗歌的地域感和历史感。同时,“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反映了国家政治的现状和诗人对未来的不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徐铉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处成交让,经纶有大功”:诗人以谦让的态度处理出仕与退隐,同时在政治上有显著的成就。
  • “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通过泪碑和棠树,象征太子的哀伤和遗爱。
  • “百揆方时叙,重离遂不融”:描述百官按部就班工作,但因重重的离别,心意难以融合。
  • “故臣偏感咽,曾是叹三穷”:旧日的臣子们感到哽咽,曾经叹息过三次的困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碑”比喻哀伤,“棠树”比喻遗爱。
  • 对仗:如“泪碑瓜步北,棠树蒜山东”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文献太子的哀悼,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旧日臣子的同情。

意象分析:

  • 泪碑:象征哀伤和纪念。
  • 棠树:象征遗爱和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泪碑瓜步北”中的“泪碑”象征什么? A. 哀伤 B. 纪念 C. 胜利 D. 和平
  2. “棠树蒜山东”中的“棠树”象征什么? A. 哀伤 B. 纪念 C. 遗爱 D. 胜利 答案: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徐铉的其他挽歌作品,如《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他部分,以深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哀江头》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徐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