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四日作》

时间: 2024-09-19 21:15:01

闲拂青铜一惘然,此生应老海云边。

凉颸入袂诗初就,幽鸟呼人梦不全。

天上鹊归星渚冷,月中桂长露华鲜。

射胡羽箭凋零尽,坐负心期四十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拂青铜一惘然,此生应老海云边。
凉颸入袂诗初就,幽鸟呼人梦不全。
天上鹊归星渚冷,月中桂长露华鲜。
射胡羽箭凋零尽,坐负心期四十年!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拂动青铜器,感到一阵惆怅,这一生大概会在海边云层中老去。
微风吹入衣袖,诗篇刚写成,远处的鸟鸣叫唤着人,梦境却不完整。
天上的喜鹊归来,星光在水面上显得冷清;月中的桂树,露水晶莹,花朵鲜艳。
射胡的箭已然凋零,我坐在这里,心中感慨,竟然辜负了四十年的期望!

注释:

  • 青铜:古代的青铜器,象征着历史和时间的沉淀。
  • 惘然:指迷惘、失落的状态。
  • 凉颸:凉风,指微风轻拂。
  • :衣袖。
  • 幽鸟:指远处的鸟,象征孤独或梦境中的召唤。
  • 鹊归:指喜鹊归巢,象征团圆与希望。
  • 星渚:星星映在水中的景象。
  • :指桂花,象征高洁、纯美的事物。
  • 射胡羽箭:指射箭,象征追求和理想。
  • 负心期:指辜负了心中的期望或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曾历经多次宦海沉浮,晚年隐居,创作了大量诗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他曾经历过多次政治挫折,晚年更是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理想的无法实现。

诗歌鉴赏:

《七月二十四日作》是一首充满惆怅与思索的诗作。开篇以“闲拂青铜一惘然”表达出诗人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沉思,青铜器的象征意味深远,既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的情绪由孤独转为一种更深的失落,“幽鸟呼人梦不全”,既暗示了对理想的憧憬,也流露出对梦境破灭的惋惜。

在中间部分,诗人用“天上鹊归星渚冷,月中桂长露华鲜”描绘了一个冷清却又美丽的夜景,星与月的意象交织着希望与失落,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最后两句“射胡羽箭凋零尽,坐负心期四十年”更是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追求的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沉浮的思考,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体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拂青铜一惘然”:轻轻拂动青铜器,感到惆怅,暗示对过往的思索。
  2. “此生应老海云边”:感叹自己的人生将会在海边的云层中度过,寓意孤独与漂泊。
  3. “凉颸入袂诗初就”:微风吹入衣袖,这时诗刚写完,象征着灵感与创作的瞬间。
  4. “幽鸟呼人梦不全”:远处鸟鸣,召唤人但梦境却未能完整,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5. “天上鹊归星渚冷”:喜鹊归来,映衬出星星在水中冷清的景象,暗示团圆的美好与现实的冷酷。
  6. “月中桂长露华鲜”:月下的桂花晶莹剔透,象征美好与纯洁。
  7. “射胡羽箭凋零尽”:射箭的理想已然凋零,暗示追求的失败。
  8. “坐负心期四十年!”:感慨四十年的理想与追求最终未能实现,流露出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铜器比作时间的沉淀,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有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幽鸟和喜鹊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未竟事业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铜: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时间的沉重。
  • 幽鸟:孤独与追求的象征,暗示内心的渴望。
  • 桂花:高洁与美好的象征,代表着理想。
  • 星与月:象征希望与失落,反映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铜”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历史与时间
    C. 爱情
    答案:B

  2. “幽鸟呼人梦不全”意指什么?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自然的描写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A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感慨的是: A. 生活的美好
    B. 理想的实现
    C. 四十年的追求未能达成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七月二十四日作》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人生及理想的思考,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失落,而杜甫则在国家动荡中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忧国情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但都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