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时间: 2025-01-06 05:28:27

阴晴未定。

薄日烘云影。

临水牛门花一径。

尽日鸟啼人静。

厌厌几许春情。

可怜老去兰成。

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 贺铸 〔宋代〕

阴晴未定。薄日烘云影。
临水牛门花一径。尽日鸟啼人静。
厌厌几许春情。可怜老去兰成。
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阴晴不定的天气,薄薄的阳光在云影中显得模糊。沿着水边的牛门,花香四溢的小径显得宁静,整天听着鸟鸣,周围却一片静谧。春天的情愫令人厌倦,岁月可怜地让人渐渐老去。看着自己鬓角的白发,感叹岁月不再,芳草也不再复生。

注释

  • 阴晴未定:天气阴晴不定。
  • 薄日:微弱的阳光。
  • 牛门:可能指牛家村的门口。
  • 尽日:整天。
  • 春情:春天的情感,指春日的美好情绪。
  • 兰成:兰花,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德。
  • 镊残双鬓:形容鬓角的白发,用“镊”字体现出细致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1052—1126),字方回,号云间,宋代词人,兼擅诗文,风格清丽,尤以词见长。他的词以情感细腻、意象生动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贺铸晚年,身在动乱的时期,感慨人生的短暂与变化,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感慨与惆怅。开篇“阴晴未定”,给人一种朦胧而又不安的感觉,暗示着诗人的心情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呼应。随着“薄日烘云影”的描写,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记录了春日的气息与环境的静谧,营造出一种恬淡而又孤寂的氛围。

“尽日鸟啼人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尽管鸟儿在鸣叫,但周围的宁静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寂寞与厌倦。接着“厌厌几许春情”一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对春天情感的疲惫,似乎在感叹美好事物也会让人感到厌倦,人生的美丽与悲伤交织在一起。

最后两句“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将主题推向高潮,感慨时间的无情,岁月的流逝带走了年轻与美好,白发的出现象征着人生的老去与无常。这种感叹不仅是对自身的反思,也是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深思,诗人以自然景象映射人生,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阴晴未定”:天气变化无常,暗示心情的波动。
    • “薄日烘云影”:阳光微弱,烘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临水牛门花一径”:描绘了水边的花道,带出春天的生机。
    • “尽日鸟啼人静”:鸟鸣声中透出人们的孤独与静谧。
    • “厌厌几许春情”:表达了对春天情感的疲倦。
    • “可怜老去兰成”:感叹岁月的流逝与身心的衰退。
    • “看取镊残双鬓”:凝视着鬓角的白发,感受时间的无情。
    • “不随芳草重生”:暗示青春一去不复返,芳草再生无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情感比作一种厌倦,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鸟儿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词人的孤独。
    • 对仗:整首词在意象上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称。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现了对岁月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青春消逝的惋惜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阴晴:象征不定的人生,隐喻内心的波动。
  • 薄日:象征着生命的微弱与脆弱。
  • 牛门花径:代表着人生旅程的美好与宁静。
  • 鸟啼:象征自然的生机,同时也映射内心的孤独。
  • 兰成:象征着人品与美德,反映老去时的惋惜。
  • 镊残双鬓:白发象征着衰老与失去,表达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阴晴未定”中的“未定”指什么?

    • A. 还未决定
    • B. 不确定
    • C. 已经决定
  2. 诗中的“兰成”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诗人的名字
    • C. 一种情感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定风波》

诗词对比

  • 贺铸《清平乐》与李清照《如梦令》都是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前者更多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后者则是对爱情的思念与期待。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前者侧重自然景象,后者则更多地借助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词源与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