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罗敷歌(采桑子·五之三)
作者: 贺铸 〔宋代〕
原文展示:
东南自古繁华地,歌吹扬州。
十二青楼,最数秦娘第一流。
季鹰久负鲈鱼兴,不住今秋。
已办归舟,伴我江湖作胜游。
白话文翻译:
东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歌声和乐曲在扬州响起。
其中的十二座青楼,秦娘是最出色的。
季鹰早有名声,喜欢吃鲈鱼,但他现在不再停留在这个美好的秋天了。
我已经准备好了归舟,伴随着我在江湖上游玩。
注释:
- 东南: 指中国东南地区,历史上是繁华的商业中心。
- 歌吹: 指歌唱和乐器演奏,通常用于形容热闹的场面。
- 青楼: 指妓院,古代的一种娱乐场所。
- 秦娘: 指传说中的著名歌妓,象征着青楼女子的美丽与才华。
- 季鹰: 指古代文人,因其品味鲈鱼而闻名。
- 归舟: 指准备返回的船。
典故解析:
- 秦娘: 在古代文学中,歌妓常常被描绘成才情出众的女子,秦娘则代表了这一典型形象。
- 季鹰: 典出《史记》,季鹰以爱鲈鱼而闻名,诗中提及暗含其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0-1125年),字季白,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以其婉约细腻的词风著称。贺铸的词作多描绘人生情感与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 该词作写于宋代盛世,社会繁华,文人游历四方,享受美食美酒与美色,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罗敷歌》以优美的词句描绘了江南的繁华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词的开头“东南自古繁华地”便引出了整个诗歌的背景,强调了扬州的繁荣。接着通过“十二青楼”的描写,展现了当时青楼文化的风采,而“秦娘第一流”更是突出了其中的佼佼者,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欣赏。
在诗的中段,提及“季鹰”的鲈鱼兴,既是对美食的赞美,也隐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而“已办归舟”则象征着一种归属感与游历后的满足感,表达了在繁华之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洒脱和淡然的情感,诗人在繁华与喧嚣中游弋,既享受生活的美好,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词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景象巧妙结合,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南自古繁华地,歌吹扬州。”:开篇便设定了场景,强调扬州是一个文化繁华的地方。
- “十二青楼,最数秦娘第一流。”:通过描绘青楼,突出了其中的美女,展现了青楼文化的繁荣。
- “季鹰久负鲈鱼兴,不住今秋。”:提到季鹰对鲈鱼的喜爱,暗示其对生活的追求。
- “已办归舟,伴我江湖作胜游。”:表达了归舟的愉悦心情,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 “歌吹扬州”与“归舟作胜游”形成对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比喻: 用“鲈鱼”比喻美好的生活,传达出对美食的热爱。
-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繁华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繁华: 代表着社会的繁荣与美好。
- 青楼: 象征着美丽与才情。
- 鲈鱼: 代表着生活中的美好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罗敷歌》中的“秦娘”代表什么?
- A. 一种鱼
- B. 著名歌妓
- C. 一座山
- D. 一种花
-
“已办归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急于离开
- B. 满足与愉悦
- C. 感到孤独
- D. 对旅行的厌倦
答案: 1-B; 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贺铸的《罗敷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贺铸更侧重于繁华场景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