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峄山万丈树,雕镂作琵琶。
由此材高远,弦响蔼中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峄山上的高大树木,如同雕刻精美的琵琶一般。正是这些优质的材料,才使得琴弦能够发出响亮而悠扬的声音,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美好。
注释
- 峄山:位于今山东省,因其高耸而著称。
- 万丈:形容非常高,极为巍峨。
- 雕镂:雕刻、刻画,形容工艺精美。
- 琵琶: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象征着音乐与艺术。
- 材高远:指材料的品质高超,能够超越常人。
- 弦响蔼中华:弦音悠扬,传播中华文化的美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鹿悆(约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诗人,活跃于南朝时期,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包含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及对自然景观的描写。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峄山树木和琵琶的描写,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礼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自然与文化的和谐联系。开头两句“峄山万丈树,雕镂作琵琶”以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峄山的高大树木,赋予它们艺术的特质。树木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还是人类文化创作的源泉,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由此材高远,弦响蔼中华”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强调了材料的珍贵和音乐的传播。诗人通过琵琶的弦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韵味,展示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充分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切思考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峄山万丈树:描绘峄山的高大树木,强调其巍峨壮丽。
- 雕镂作琵琶:将树木比作琵琶,暗示其材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湛。
- 由此材高远:强调这种高质量的材料,寓意高远的理想。
- 弦响蔼中华:琵琶的悠扬琴声象征中华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厚内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琵琶,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夸张:使用“万丈”形容树木的高大,突出其雄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峄山树木和琵琶的描绘,表达了自然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峄山:象征自然的伟大与不屈。
- 树:代表生命与成长。
- 琵琶:象征艺术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琵琶”象征什么? A. 自然
B. 音乐与艺术
C. 战争 -
“峄山万丈树”中“万丈”指的是:
A. 低矮
B. 高大
C. 平坦 -
诗人通过树木和琵琶的比喻,想表达什么?
A. 社会动荡
B. 自然与文化的和谐
C. 个人的悲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文化情怀。
- 李白《月下独酌》:展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鹿悆的作品:李白的豪放与鹿悆的温婉形成对比,展现不同风格的诗歌之美。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鹿悆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