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贻吟》

时间: 2025-01-07 22:57:13

六十有七岁,生为世上人。

四方中正地,万物备全身。

天外更无乐,胸中别有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十有七岁,生为世上人。四方中正地,万物备全身。天外更无乐,胸中别有春。

白话文翻译:

我今年六十七岁,作为一个在世的人。生活在一个四方中正的地方,万物都充实了我的生命。天外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我的内心另有一片春天。

注释:

  • 六十有七岁:指作者邵雍六十七岁时的自述。
  • 生为世上人:表示作为一个在世的人。
  • 四方中正地:指作者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四方中正、和谐稳定的地方。
  • 万物备全身:万物都充实了作者的生命,意味着作者的生活丰富多彩。
  • 天外更无乐:天外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表示作者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 胸中别有春:内心另有一片春天,比喻作者内心的生机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内心平和。这首诗是邵雍晚年之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邵雍晚年,当时他已经六十七岁,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表达了邵雍晚年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喜悦。诗中“四方中正地,万物备全身”描绘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万物充实了他的生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恩和珍惜。而“天外更无乐,胸中别有春”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即使外界环境再好,也不及内心的宁静和喜悦。这种内心的“春天”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人生深刻体悟的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十有七岁:直接点明作者的年龄,强调这是他晚年的作品。
  2. 生为世上人:简单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在世的人的身份。
  3. 四方中正地:用“四方中正”形容作者所在的地方,强调其和谐稳定。
  4. 万物备全身:万物充实了作者的生命,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恩和珍惜。
  5. 天外更无乐:强调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即使外界环境再好,也不及内心的宁静。
  6. 胸中别有春:用“春天”比喻内心的生机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胸中别有春”用“春天”比喻内心的生机和希望。
  • 对仗:“四方中正地,万物备全身”中“四方”与“万物”,“中正”与“备全”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晚年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喜悦。通过描绘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和内心的满足,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和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四方中正地:象征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 万物备全身:象征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充实。
  • 胸中别有春:象征内心的生机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邵雍 C. 王安石 D. 欧阳修

  2. 诗中“胸中别有春”比喻的是什么? A. 内心的宁静 B. 内心的生机和希望 C. 内心的满足 D. 内心的喜悦

  3. 诗中“四方中正地”形容的是什么? A. 作者的家乡 B. 作者所在的地方 C. 作者的心境 D. 作者的理想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作品,如《观物吟》、《观易吟》等,都体现了他的理学思想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对比,苏轼的诗更多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邵雍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喜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集》:收录了邵雍的诗歌和散文,是研究邵雍文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部分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