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34:04

二蜀至三吴,中间万里馀。

去年方北望,今岁复西驱。

剑阁离天日,秦川限帝都。

临风相忆处,能饮一杯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书寄剑州普安令周士彦屯田 其二 邵雍 〔宋代〕 二蜀至三吴,中间万里馀。 去年方北望,今岁复西驱。 剑阁离天日,秦川限帝都。 临风相忆处,能饮一杯无。

白话文翻译: 从蜀地到吴地,中间隔着万里之遥。 去年才向北眺望,今年又向西奔波。 剑阁高耸入云,秦川与帝都相隔。 在风中思念之时,能否共饮一杯酒。

注释:

  • 二蜀至三吴:指从蜀地(今四川一带)到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
  • 中间万里馀:形容两地相隔极远。
  • 去年方北望:去年还在向北眺望。
  • 今岁复西驱:今年又向西奔波。
  • 剑阁离天日:剑阁极高,仿佛接近天日。
  • 秦川限帝都:秦川(今陕西一带)与帝都(指开封)相隔。
  • 临风相忆处:在风中思念远方的朋友。
  • 能饮一杯无:能否共饮一杯酒,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邵雍写给剑州普安令周士彦的,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邵雍在诗中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频繁迁徙的生活状态。诗中的“二蜀至三吴”和“去年方北望,今岁复西驱”描绘了作者不断奔波的生活轨迹,而“临风相忆处,能饮一杯无”则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从蜀地到吴地的遥远旅程,以及去年北望、今年西驱的奔波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诗中的“剑阁离天日,秦川限帝都”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地理的隔阂,增强了诗的意境。最后两句“临风相忆处,能饮一杯无”则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渴望与友人共饮一杯酒的愿望,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二蜀至三吴,中间万里馀”:开篇即点明两地相隔之远,为后文的思念之情做铺垫。
    • “去年方北望,今岁复西驱”:通过时间的变化,展现了作者不断迁徙的生活状态。
    • “剑阁离天日,秦川限帝都”: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地理的隔阂,增强了诗的意境。
    • “临风相忆处,能饮一杯无”: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作者渴望与友人共饮一杯酒的愿望,情感真挚动人。
  • 修辞手法:
    • 夸张:如“剑阁离天日”,形象地描绘了剑阁的高耸。
    • 对仗:如“去年方北望,今岁复西驱”,形成时间上的对比。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作者的奔波生活和地理的隔阂,抒发了深切的思念和渴望相聚的愿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剑阁:高耸入云,象征着地理的隔阂。
    • 秦川:与帝都相隔,增强了诗的意境。
    • 风:象征着思念之情,临风相忆,情感真挚。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二蜀至三吴”指的是从哪里到哪里? A. 四川到江苏、浙江 B. 四川到北京 C. 江苏到浙江 D. 北京到四川
    2. 诗中的“剑阁离天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3. 诗的最后一句“能饮一杯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悲伤 C. 思念 D. 喜悦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与该诗词主题相近的其他诗作,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邵雍的这首诗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时局的感慨,而邵雍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注》
    2. 《邵雍诗集》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