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康太守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白话文翻译:
在城下的沧江水流淌,江边矗立着黄鹤楼。
红色的栏杆与粉色的台阶相互映衬,江水悠悠地映照着这一切。
箫声吹奏着夏日的旋律,使你在楼上高处悠然自得。
郭门隐约可见枫树林的岸边,官吏们急急忙忙地往芦洲走去。
这情景与临川郡何其相似,还要劳烦你,康乐侯。
注释:
字词注释:
- 沧江:指的是宽广的江河,通常指长江。
- 黄鹤楼:著名的古代楼阁,位于长江边,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朱阑:指的是红色的栏杆。
- 粉堞:指的是粉色的台阶。
- 铙:一种古代的乐器,通常用于祭祀或庆典。
- 夏口:指的是夏季的河口。
- 郭门:指的是城市的城门。
- 侯吏:指的是地方官员。
典故解析:
- “黄鹤楼”是王维的描写,楼阁在古代文人诗歌中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临川郡”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意指美丽的自然景色,体现出诗人对美景的向往和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鹿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诗三大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以表达其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送康太守》创作于王维担任地方官员期间,康太守是其朋友,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送别之情,体现了王维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送康太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江水、黄鹤楼等自然景观,展现出了优美的环境和深厚的友情。诗的开头便以“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引入,江水奔流不息,黄鹤楼则象征着离去和思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联想。接着,诗人通过“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然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
铙声的吹奏和官吏的忙碌,反映了社会的繁忙与人生的无常,给送别增添了一丝感伤。“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一句,既是对康太守的深情寄托,也是对生活的哲思,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王维在诗歌中所追求的和谐美,既有诗情画意,又有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描绘出眼前的自然景观,江水的流动与黄鹤楼的雄伟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通过对栏杆和台阶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精致而悠然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铙声在夏日的河口吹响,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人感到愉悦。
-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描写了城市的繁忙与官员的忙碌,暗示了世俗生活的喧嚣。
-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将康太守与“临川郡”相提并论,表达对其的怀念与祝福。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黄鹤楼作为离别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江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黄鹤楼:象征离别与思念。
- 朱阑与粉堞:代表着人间的美好与宁静。
- 铙声:象征着欢乐与愉悦。
- 郭门与枫岸:暗示着城市的繁忙与生活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维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黄鹤楼”主要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离别
- C. 自然
- D. 繁忙
-
诗中“铙声”主要营造了什么氛围?
- A. 悲伤
- B. 宁静
- C. 欢乐
- D. 忧愁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送友人》 李白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康太守》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都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朋友的祝福,但王维的诗歌更加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王之涣则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观和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维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