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赵待制挽词
作者: 楼钥 〔宋代〕
明主昼三接,
清班岁九迁。
一居周柱中,
径入汉甘泉。
批敕严东省,
抡材上小天。
平生经国志,
惜不冠貂蝉。
白话文翻译:
明主在白天三次召见,
清白的班子在九年里变迁。
他一生居于周朝的权力中心,
直接通往汉朝的甘泉。
批复的圣旨严肃于东省,
提拔的权杖直达小天。
他平生有治国的志向,
可惜未能加冕如貂蝉。
注释:
- 明主:指明智的君主,古代对圣明皇帝的称呼。
- 昼三接:指在白天三次召见。
- 清班:指清白的官员,指为官者的清白与忠诚。
- 岁九迁:形容在九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许多变迁。
- 周柱:指周朝的权力中心,象征重要的官职。
- 汉甘泉:汉代的甘泉,象征权力的庇护和荣华富贵。
- 批敕:指皇帝的诏书。
- 东省:指东部的官府,通常是地方政府。
- 小天:比喻权力的高处。
- 平生:一生的意思。
- 经国志:治国的志向与抱负。
- 冠貂蝉:指获得高官厚禄,貂蝉是古代美人,象征权力与荣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楼钥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文风和深刻的政治见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常表达对时政的关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词写于对一位已故的朋友或同事的悼念,表达了对其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的惋惜与敬仰,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歌鉴赏:
《赵待制挽词》在形式上遵循了古诗的韵律,内容则深入探讨了个人的政治理想与成就。首联“明主昼三接”开篇即引出明主的智慧与对人才的渴求,展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接下来的“清班岁九迁”则表现出在政治生涯中,一位清白官员的艰辛与变迁,暗含对功名利禄的反思。
中间的“居周柱中,径入汉甘泉”则象征着权力的巅峰与心灵深处的追求,周柱和汉甘泉的对比,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揭示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之后的“批敕严东省,抡材上小天”则是对官场生涯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政治的深刻理解与参与感。
最后的“平生经国志,惜不冠貂蝉”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传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一方面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表现出作者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主昼三接:表达了明主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
- 清班岁九迁:暗示了官场的变迁与个人地位的变动。
- 一居周柱中:象征着权力的中心地位。
- 径入汉甘泉:表示直接通往权力的象征地。
- 批敕严东省:描绘了严肃的政治环境。
- 抡材上小天:表现出权力的高处和成就。
- 平生经国志:表达了个人的治国理想。
- 惜不冠貂蝉:惋惜未能得到应有的荣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主昼三接,清班岁九迁”,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周柱和汉甘泉都是权力与荣华的象征。
- 夸张:通过“抡材上小天”来表现权力的高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未能实现的惋惜,体现了作者对清明政治的向往和对个人理想的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主:象征智慧与理想的统治者。
- 东省:地方官场的象征。
- 貂蝉:象征权力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哪个角色? A. 诗人
B. 皇帝
C. 历史人物 -
“清班岁九迁”中的“清班”指什么? A. 清白的官员
B. 官职升迁
C. 官员的书房 -
诗中提到的“冠貂蝉”象征着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权力与地位
C. 忧国忧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楼钥的《赵待制挽词》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但楼钥更注重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在历史的悲痛中体现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楼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