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镜寺留别》

时间: 2025-01-06 04:57:48

路入千山愁自知,雪花撩乱压松枝。

世人并道离别苦,谁信山僧轻别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清镜寺留别
作者: 陈羽 〔唐代〕

路入千山愁自知,
雪花撩乱压松枝。
世人并道离别苦,
谁信山僧轻别离。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通向千山,我心里清楚其中的愁苦;
雪花纷纷扬扬,压在了松树的枝头。
世人都说离别是多么痛苦,
谁能相信那山中的僧人对离别却是如此轻松?


注释:

字词注释:

  1. 路入:道路通向。
  2. 千山:指众多的山,象征着遥远和艰辛。
  3. 愁自知:内心的忧愁自己明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4. 撩乱: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
  5. 压松枝:雪花重重压在松树的枝头,形象地表现出冬天的寒冷。
  6. 离别苦:离别的痛苦,世俗人们对离别的普遍看法。
  7. 轻别离:轻松的离别,表现出山僧对离别态度的洒脱。

典故解析:

无特定典故,但“山僧”一词常用来指代隐逸的高人,象征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羽,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其诗多描写山水、隐逸生活,反映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山中寺院,诗人因缘故即将离开清镜寺,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离别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世俗看法的反思。


诗歌鉴赏:

《题清镜寺留别》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路入千山愁自知”引出主题,诗人自知离开这片山水的愁苦,但这种愁苦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源于自身的感受,表现出一种深刻的自省。接下来的“雪花撩乱压松枝”则以自然景象映衬诗人的情感,雪花的纷飞和压在松枝上的重量,象征着冬日的严寒和生命的沉重感。

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转而反思世俗对离别的看法,认为世人皆道离别苦,但山中的僧人却以一种轻松的姿态面对离别,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质疑,更是对自我内心的解读。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展示了隐逸生活的洒脱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也非常出色,山、雪、松树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深邃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通过这种自然与人心的结合,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路入千山愁自知:路途通向千山,内心的忧愁只有自己明白,表现出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2. 雪花撩乱压松枝:雪花飞舞,压在松枝上,描绘出冬日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沉重。
  3. 世人并道离别苦:世人普遍认为离别是痛苦的,反映了社会对离别的普遍态度。
  4. 谁信山僧轻别离:谁能相信隐居的僧人对离别却是如此洒脱,质疑世俗的看法,表达自己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雪花的纷飞,生动形象。
  • 对仗:如“世人并道离别苦,谁信山僧轻别离”,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雪花“撩乱”地压在松枝上,使自然景象具有了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质疑,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千山:象征遥远和艰辛,代表诗人旅途的孤独。
  2. 雪花:象征纯洁与沉重,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
  3. 松枝:象征坚韧与生命,暗示在困境中的不屈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雪花撩乱压松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春天的生机
    B. 冬天的寒冷
    C. 暴风雨的来临
    D. 夏日的炎热

  2. 填空题:诗人通过“路入千山愁自知”来表现他内心的____

  3. 判断题:这首诗认为离别是痛苦的。(对/错)

答案:

  1. B
  2. 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李白:同样表达离别情感的佳作。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对人生感慨与离别情绪的共鸣。

诗词对比:

  • 《送别》与《题清镜寺留别》相比,前者更为直接地表达离别的感伤,而后者则通过自然的描写与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更为深邃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陈羽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