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晏几道
浦口莲香夜不收。
水边风里欲生秋。
棹歌声细不惊鸥。
凉月送归思往事,
落英飘去起新愁。
可堪题叶寄东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在莲香弥漫的水边,秋风渐起,舟歌轻吟,惊扰不了鸥鸟。凉爽的月光让人思念往事,落花随风而去,唤起新的愁绪,令人不禁感慨,能否在东楼上写下这份情感。
注释:
- 浦口:水边的地方,指河岸。
- 莲香:指莲花的香气。
-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 不惊鸥:形容歌声轻柔,不会惊动水鸟。
- 凉月:指清凉的月光。
- 题叶:在树叶上写字,常用来寄托情感。
- 东楼:指东边的楼阁,象征思念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1115),字善邪,号东坡,晚号“卧云”,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擅长小令,作品以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词风格清新婉约,尤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丰富的时期。晏几道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往事的缅怀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晏几道的经典之作,以其清丽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著称。全篇通过描写夜晚湖边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丰盈的氛围。开篇的“浦口莲香夜不收”,莲花的香气在夜晚弥漫,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然而,随着“水边风里欲生秋”的出现,秋风的来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诗中“棹歌声细不惊鸥”,更是体现了词人对自然和谐的追求,细腻的划船歌声在清澈的夜空中回荡,给人一种不扰宁静的优雅感。接着,词人通过“凉月送归思往事”引入了个人情感的回忆,月光的清凉让人思绪万千,唤起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
最后两句“落英飘去起新愁,可堪题叶寄东楼”,则将情感升华,落花随风而去,象征着无常与失落,而“东楼”则成为了寄托思念与情感的象征。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事变迁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浦口莲香夜不收:在水边的莲花香气在夜晚弥漫不散,传达出夜的静谧和美好。
- 水边风里欲生秋:微风拂面,带来了初秋的气息,暗示着季节的变迁。
- 棹歌声细不惊鸥:轻柔的划船歌声,没有惊扰到水中的鸥鸟,表现出一种平和的意境。
- 凉月送归思往事:清凉的月光把思绪带回往昔,充满了怀旧的情感。
- 落英飘去起新愁:花瓣随风飘落,引发新的愁苦,象征着失去和无常。
- 可堪题叶寄东楼:在东楼上写下这份情感,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莲香比喻成静谧的夜晚,增强了意境的美感。
- 拟人:风、歌声等被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凉月送归”和“落英飘去”,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细腻而深邃,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香:象征纯洁与美好。
- 秋风:暗示时光流逝,带来淡淡的忧伤。
- 凉月:象征清冷,反映思念的情感。
- 落英:象征无常与失落,唤起新的愁绪。
- 东楼:寄托思念的空间,象征对远方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莲香”主要代表了什么? A. 纯洁与美好
B. 哀伤与失落
C. 秋天的气息 -
“棹歌声细不惊鸥”这句中,“不惊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静和谐
B. 悲伤孤独
C. 激情澎湃 -
诗中提到的“东楼”象征着什么? A. 归乡的路
B. 思念与寄托
C. 迷失的方向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宋代词人的婉约风格,展现了时光流逝与情感的无常。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词鉴赏辞典》
- 《词的艺术:宋词的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