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方时父》
时间: 2024-09-19 22:09: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骑竹马已情亲,何况而今雪鬓新。
早日无金能结客,暮年有腻解污人。
忝三品料余宜斥,厌五侯鲭子不贫。
已向榕阴添钓石,傥来溪上伴垂纶。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骑着竹马的童年情谊,如今头发已然花白,更感亲密。年少时没有金钱能结交朋友,到了晚年却常常遇到一些令人厌恶的人。身为三品官员,想必我该被斥责;而厌恶那些富贵的五侯子弟,我并不愿意过着贫穷的生活。如今我已在榕树阴下添加了钓石,若有机会来到溪边,愿与你一起垂钓。
注释:
字词注释:
- 骑竹马:指儿时骑着竹马玩耍,象征着纯真的童年友谊。
- 雪鬓新:形容头发已白,暗示年纪增长。
- 无金结客:年轻时没有财富,无法交朋友。
- 腻:厌烦,指对某些人或事物的厌倦。
- 忝:愧疚,表示对所处地位的不安。
- 三品:指官职等级,三品为较高的官位。
- 五侯:五位侯爵,象征富贵人家。
- 钓石:钓鱼用的石头,喻指垂钓的生活。
- 垂纶:指钓鱼,寓意闲适的生活。
典故解析:
- 竹马:古代儿童玩耍的玩具,常用来象征无忧无虑的童年。
- 三品与五侯:反映了官场的等级制度,暗示诗人对社会地位的自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忱斋,宋代诗人,以词、诗、文著称。他生于南宋时期,经历了社会动荡,诗风沉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寄方时父》创作于诗人晚年,诗中表达了对童年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方时父》是一首回忆与自省相结合的诗。开头以“忆骑竹马已情亲”引入,唤起读者对童年时期纯真友谊的回忆,竹马的意象不仅传达了儿时的快乐,也揭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接着,诗人用“何况而今雪鬓新”表达了自己年纪的增长,感慨人生的无常。
诗中的对比十分鲜明,前半部分回忆无忧无虑的童年,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现实的思考。诗人提到“早日无金能结客”,反映出年轻时对物质的无奈和渴望,而“暮年有腻解污人”则显示了对人际关系的失望与厌倦。此刻,诗人意识到身份地位的转变带来的困惑,感受到社会的冷漠。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自己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钓鱼的向往,象征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享受。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骑竹马已情亲:回忆起儿时骑竹马的情景,说明与朋友的深厚感情。
- 何况而今雪鬓新:如今头发已经花白,更加感受到这种亲情。
- 早日无金能结客:年轻时没有金钱,无法结交朋友,反映出对物质的思考。
- 暮年有腻解污人:晚年却常常遇到厌恶的人,表现出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 忝三品料余宜斥:身为三品官,感到不安与愧疚。
- 厌五侯鲭子不贫:对富贵人家的厌恶,体现出对物质的拒绝。
- 已向榕阴添钓石:在榕树下增设钓石,预示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傥来溪上伴垂纶:希望有朋友来溪边垂钓,共享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童年与晚年的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比喻:竹马与钓石的意象,象征着不同阶段的生活和情感。
- 排比:反复出现的对称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童年友谊,反映人生的无常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重。诗人对富贵的厌恶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清醒而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马:象征纯真无邪的童年和友谊。
- 雪鬓:象征年老与时间的流逝。
- 钓石:代表闲适的生活态度。
- 溪水:象征自然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马”象征着什么?
- A. 童年友谊
- B. 年龄增长
- C. 财富
- D. 官职
-
诗人对“五侯鲭子”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厌恶
- C. 追求
- D. 无所谓
-
诗的主题主要体现在对什么的思考?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童年友谊的怀念和对人生的反思
- C. 对财富的渴望
- D.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赠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寄方时父》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通过自然场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王维的诗更侧重自然之美,而刘克庄更强调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有系统的收录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与鉴赏技巧。
通过对《寄方时父》的深刻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