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六言二首》

时间: 2024-09-19 22:09:45

万法与身俱幻,百骸惟耳尚聪。

文公为补琴操,回仙邀听松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法与身俱幻,百骸惟耳尚聪。文公为补琴操,回仙邀听松风。

白话文翻译:

万法皆与身体相伴而虚幻,只有耳朵依然聪明灵敏。文公为了调和琴声,特意邀请仙人来聆听松风的声音。

注释:

  • 万法:指世间万物、各种法则。
  • 与身俱幻:与身体一起都是虚幻的。
  • 百骸:指身体的各个部分。
  • 耳尚聪:耳朵仍然聪明、灵敏。
  • 文公:指春秋时期的文公,通常指晋国的晋景公。
  • 琴操:指琴声的演奏技艺。
  • 回仙:邀请仙人。
  •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常象征清幽、高雅。

典故解析:

  • 文公: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以文治而著称,常被后世文人所提及。
  • 松风:古代文人常以松树和风声象征清高与幽静,代表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清隐,宋代诗人,生于1123年,卒于1184年。他以词、诗、文著称,尤其在诗歌方面,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文人对自然与心灵境界的探索,表达了对耳朵灵敏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声音的向往,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和对音乐、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万法与身俱幻”开篇,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强调了身体与外界事物的虚幻性,暗示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需保持内心的清醒与敏感。接着“百骸惟耳尚聪”,则是对比,强调在众多身体部位中,耳朵依旧保持灵动,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觉醒与对真理的追求。

下半部分“文公为补琴操,回仙邀听松风”则描绘了一个优雅的场景,文公调和琴声,邀请仙人来聆听松风,意象美好,充满了对和谐美的向往。这种场景不仅传达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更反映了文人对于高雅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既有哲理深邃的一面,也有自然清新的气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内心的追求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法与身俱幻:世间一切法则与身体一起都是幻影,暗示世事无常。
  2. 百骸惟耳尚聪:在身体的众多部分中,耳朵依然聪明,表明感知能力的珍贵。
  3. 文公为补琴操:文公为了修饰琴声,体现了对艺术的追求和严谨态度。
  4. 回仙邀听松风:邀请仙人来听松树间的风声,体现出对自然音乐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身体的虚幻与耳朵的聪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耳朵的重要性。
  • 象征:耳朵象征着感知与智慧,松风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 借代:用“文公”代指文人雅士,强调文化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灵敏感知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文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对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感知与智慧。
  • 松风: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代表高洁的精神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万法与身俱幻”,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一切法则都是真实的
    B. 一切法则都是虚幻的
    C. 身体是虚幻的
    D. 身体是实在的

  2. 文公在诗中是为了什么而“补琴操”? A. 为了吸引仙人
    B. 为了调和琴声
    C. 为了展示才华
    D. 为了进入梦境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心境的思索。
  • 《山中问答》(王维):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两者都在表达与自然的对话,前者更侧重于音乐的和谐,后者则是借酒抒怀,二者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