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翠岭游仙梦破》

时间: 2025-01-02 09:02:22

翠岭游仙梦破,暖香残酒醒时。

子规啼月下花枝。

日涌山光照市。

柳拂眉间黛色,桃匀脸上胭脂。

凄凄芳草路无泥。

脉脉归心似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岭游仙梦破,暖香残酒醒时。
子规啼月下花枝。日涌山光照市。
柳拂眉间黛色,桃匀脸上胭脂。
凄凄芳草路无泥。脉脉归心似醉。

白话文翻译:

在翠绿的山岭上,梦中的游仙已经破灭,
温暖的香气伴随残存的酒意让我醒来。
子规鸟在月下的花枝上啼叫,
阳光照耀着繁华的市镇,山光日益明亮。
柳枝轻拂我的眉间,黛色如烟,
桃花的色彩均匀如同脸上的胭脂。
幽幽芳草的路上没有泥泞,
我心中对归家的思念如醉般朦胧。

注释:

  • 翠岭:形容山岭的绿色,常用来描绘自然风光。
  • 游仙:指梦中游览的仙人,象征着美好而虚幻的追求。
  • 子规:一种鸟,亦称杜鹃,常被用作思乡的象征。
  • 脉脉:形容默默而深情的样子。
  • 归心:指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子规啼月下花枝”中的子规,常常与思乡之情相联系,古人常用其啼叫来表达离别的哀愁。此处诗中提到的月光和花枝,增添了诗的意境,暗示着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本诗作者为佚名,具体身份无法考证,但可以推测为宋代的诗人。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非常活跃,尤以抒情诗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一个春夏交替的时节,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惬意而又略显孤独的心境下所作。诗中情感交织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西江月·翠岭游仙梦破》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描绘了诗人梦醒时分的感受。开篇的“翠岭游仙梦破”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梦与现实的交错,山岭的翠绿仿佛是梦境的延续,而梦破之后的清醒则让人感受到一丝失落。诗中通过五光十色的自然景色,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词中通过“子规啼月下花枝”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与情感结合,子规的啼叫不仅是春天的声音,更是思乡情怀的寄托。月下的花枝,显得分外清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柳拂眉间黛色,桃匀脸上胭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动,柳与桃的意象,常常与柔美的女子相联系,进一步加深了词中的感性气息。

整首词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情感层次丰富,归心似醉的表达,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人在享受着美丽的风景,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形成强烈的对比,使整首词更具深度与韵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梦境与现实的交替,展现自然之美。
    • 第二联通过子规的啼叫来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 第三联则通过柳与桃的细致描写,暗示出春日的气息。
    • 最后两句则点明了内心的归属感与思乡情愫。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柳拂眉间”赋予柳树以人的动作,增添了生动性。
    • 对仗:如“日涌山光照市,柳拂眉间黛色”形成对称,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词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意象分析:

  • 翠岭: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清新。
  • 子规:象征思乡与离愁。
  • 柳、桃:常用来象征女子的柔美,春天的生机。
  • 芳草:代表自由与宁静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规”是什么鸟?

    • A. 燕子
    • B. 杜鹃
    • C. 喜鹊
    • D. 麻雀
  2. “柳拂眉间黛色”中“黛色”指的是什么?

    • A. 眼睛的颜色
    • B. 眉毛的颜色
    • C. 头发的颜色
    • D. 皮肤的颜色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思念,但表达的情感更为激昂与豪放。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则更侧重于女性内心的柔情与细腻,表现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留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