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圭诚自白,不如雪光妍。
工随物动气,能逐势方圆。
无妨玉颜媚,不夺素缯鲜。
投心障苦节,隐迹避荣年。
兰焚石既断,何用恃芳坚。
白话文翻译:
白色的玉石虽真诚,但比不上雪的光辉亮丽。
工艺随物的变化而变化,能够适应各种形势。
美丽的容颜虽有魅力,但却不能夺去那白色丝绸的鲜艳。
把心思寄托在艰难的节操上,隐匿身影以避开荣华年岁。
兰花的根已然断绝,又何必依赖那芬芳的坚固?
注释:
- 白圭:指一种白色的玉石,象征纯洁与真诚。
- 素缯:指白色丝绸,象征美丽和清新。
- 玉颜:形容美丽的容貌。
- 苦节:指艰难的节操,强调坚守信念的艰辛。
- 隐迹:隐秘自己的行踪,避开世俗的荣华。
- 兰焚石:典出《离骚》,意指兰花根断,象征清白之道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 414-466年),字明远,号青丘,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咏白雪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士人追求清白的理想与真诚的情感。诗中通过雪的清白与美丽,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对内心坚持的赞美。
诗歌鉴赏:
《咏白雪诗》通过雪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和美的追求。开篇以“白圭诚自白”引入,强调了真诚与美丽之间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物质与内在精神的思考。接下来的“工随物动气”则体现了诗人对世界变化的洞察,暗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唯有坚持内心的信念,才能不被动摇。
诗中对“玉颜媚”的描述,虽承认美丽的诱惑,但强调其无法阻挡本质的真实,突显了内在品德的重要性。最后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在荣华富贵的背后,真正值得追求的是清白而坚韧的信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活,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内心坚持的呼唤,展现了鲍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圭诚自白,不如雪光妍。
这句说明真诚的白玉虽然美好,但比起雪的光辉和美丽仍显逊色。 -
工随物动气,能逐势方圆。
表达了工艺应随物质的变化而变化,强调应对外界环境的灵活性。 -
无妨玉颜媚,不夺素缯鲜。
说明美丽的容貌虽然动人,但无法取代白色丝绸的纯净与鲜艳。 -
投心障苦节,隐迹避荣年。
表达对艰难节操的执着与对世俗荣华的避让,体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
兰焚石既断,何用恃芳坚。
表达了兰花根断后,依赖芬芳已无意义,象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雪比作理想和美好,表现出对纯净的追求。
- 对仗:如“玉颜媚”与“素缯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 象征:雪象征纯洁,玉石象征真诚,表现出价值观的对立。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真诚与美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强调在纷扰的社会中,内心的坚持与清白才是最重要的,倡导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雪:象征纯洁与美丽,代表理想与真诚。
- 白圭:象征真诚,代表内在品德。
- 玉颜:象征外在美,代表世俗的诱惑。
- 素缯:象征纯净的美,代表理想与清新。
- 兰焚石:象征理想的破灭,代表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圭和雪相比,哪个更美丽?
- A. 白圭
- B. 雪
- C. 都一样
- D. 不确定
-
“投心障苦节”中“苦节”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生活
- B. 艰难的节操
- C. 追求财富
- D. 享受荣华
-
诗中兰焚石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美的追求
- B. 理想的破灭
- C. 对世俗的向往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诗词对比:
对比鲍照的《咏白雪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关注内心的坚守与清白,后者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表现了各自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参考资料:
- 《诗词歌赋精选》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