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徐宰集珠溪》

时间: 2025-01-01 15:32:52

山家凫鹜散平田,沙路云深屐屡穿。

半醉半醒寒食酒,欲晴欲雨杏花天。

春能酝藉如相识,柳自风流未肯眠。

野老不知诗思好,但言啼鸟亦欣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家凫鹜散平田,沙路云深屐屡穿。
半醉半醒寒食酒,欲晴欲雨杏花天。
春能酝藉如相识,柳自风流未肯眠。
野老不知诗思好,但言啼鸟亦欣然。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的家园,野鸭与水鸟散落在平坦的田野上,沙路上云雾弥漫,我的鞋屡次被湿沙浸透。喝着半醉半醒的寒食酒,天空时晴时雨,杏花在这个春天绽放。春天能让人感到熟悉,像是老朋友,柳树在风中摇曳,还不肯入睡。乡下的老人不懂得诗的情趣,只知道听鸟儿的啼鸣也很高兴。

注释:

  • 凫鹜:指水鸟,特指野鸭和其他水鸟。
  • 寒食酒:寒食节期间饮用的酒,通常是指清明节前的寒食节。
  • 杏花天:杏花盛开的春天,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 柳自风流:柳树在春风中摇曳,显示出它的风采。
  • 野老:指乡下的老人,通常对生活有朴素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清新脱俗、意趣盎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的寒食节,正值杏花盛开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开篇即以“山家凫鹜散平田”引入,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平田与散落的水鸟相映成趣,隐喻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接着,诗人提到“沙路云深屐屡穿”,云深雾重的沙路,传达出一种朦胧的诗意,似乎暗示着人生的迷茫与探索。

“半醉半醒寒食酒”则是诗人自我放逐的表现,表达了对日常生活的放松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杏花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寓意着生机与希望。诗人通过“春能酝藉如相识”,将春天拟人化,仿佛与春天相识已久,形成一种亲切感。

最后,诗人在描绘乡村生活时提到“野老不知诗思好”,反映了乡村人对生活的单纯与满足,尽管他们不懂诗歌的情趣,却依然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显丰富,既有自然的美好,也有对人情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家凫鹜散平田:描绘山间的自然景色,水鸟在田野上游荡。
  2. 沙路云深屐屡穿:写出沙路的湿润,暗示天气变化,诗人鞋子多次被湿沙打湿。
  3. 半醉半醒寒食酒:表达诗人饮酒后的迷醉状态,寒食节的酒显得格外清新。
  4. 欲晴欲雨杏花天:描绘春天的天气,杏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5. 春能酝藉如相识:春天的温暖和美好让人感到熟悉,仿佛与春天有着深厚的情感。
  6. 柳自风流未肯眠:柳树在春风中摇曳,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风采。
  7. 野老不知诗思好:乡下老人对诗歌的无知,反映了生活的简单与无忧。
  8. 但言啼鸟亦欣然:老人虽不懂诗,但却对鸟鸣感到快乐,表现出对自然的喜爱。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天和柳树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欲晴欲雨”,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
  • 比喻:将春天比作老朋友,表达了对春天的深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悟。

意象分析:

  • 凫鹜:象征着自然的自由与生机。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象征柔韧与风情,代表着春天的活力。
  • 啼鸟:体现自然的生动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野老”指的是: a. 城市的老人
    b. 乡下的老人
    c. 诗人的父亲

  2. 诗中“欲晴欲雨”的意思是: a. 天气变化不定
    b. 永远晴天
    c. 永远下雨

  3. 诗人对春天的感觉是: a. 陌生
    b. 熟悉
    c. 恐惧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方岳的《次韵徐宰集珠溪》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诗更为哲理与孤独,而方岳的诗则体现了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经典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