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八首》

时间: 2025-01-04 08:45:00

黄雀死弹丸,厥罪在啄粟。

翠鹄不近人,何为亦穷辱。

材为世所利,高下同僵仆。

能逃天地间,蠛蠓无不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雀死弹丸,厥罪在啄粟。
翠鹄不近人,何为亦穷辱。
材为世所利,高下同僵仆。
能逃天地间,蠛蠓无不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存的困境和无奈。黄雀因小小的弹丸而死,罪在于啄食庄稼的行为。翠色的鸿雁不接近人群,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它同样遭受屈辱。才华被世人所利用,地位高低皆如同死去的木偶。能够逃离天地间的,连微小的虫子也都不算缺少生存的价值。

注释:

  • 黄雀:指一种小鸟,多用作比喻,象征因小利而死的悲剧。
  • 弹丸:指小的子弹或石子,象征着微小的威胁。
  • 厥罪:他的罪过,指因为啄食庄稼而造成的后果。
  • 翠鹄:指青色的鸿雁,象征高洁而不趋附于人的生物。
  • 穷辱:遭受屈辱,指即便高洁也难免受世俗的侮辱。
  • :才华或才能。
  • 僵仆:指死去的木偶,象征无力和被动的状态。
  • 蠛蠓:一种小虫,代表微小而不起眼的生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改革著称,推行“新法”,旨在振兴国家经济和政治。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描写,作品中常常反映他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杂咏八首》是王安石在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此时的王安石经历了多次政治挫折和个人遭遇,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和社会不公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雀和翠鹄的描写,表达了王安石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黄雀因小利而死,象征那些因小而失去大的人生教训;而翠鹄虽然高洁,却也遭受了屈辱,反映出即便是高尚的存在也难以逃脱世俗的目光与压力。诗中提到“材为世所利”,指出个人的才华被社会利用,反映了王安石对个人价值与社会关系的思考。整首诗在感叹人生命运的同时,也在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示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雀死弹丸:黄雀为小鸟,因弹丸而死,暗示小事对生命的影响。
  2. 厥罪在啄粟:黄雀的罪在于啄食庄稼,象征因小失大。
  3. 翠鹄不近人:翠色的鸿雁拒绝接近人群,象征高洁。
  4. 何为亦穷辱:高洁的存在却遭受屈辱,揭示社会的无情。
  5. 材为世所利:才华被利用,显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6. 高下同僵仆:无论地位高低,最终都如同木偶一样无力。
  7. 能逃天地间:能够逃离世间的人,象征微小的生命。
  8. 蠛蠓无不足:微小的虫子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反映生命的多样性。

修辞手法:

  • 比喻:黄雀与翠鹄的比喻,反映人类的生存状态。
  • 拟人:将动物赋予人类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黄雀与翠鹄的对比,探讨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表现出对生存状态的无奈和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雀:象征因小失大的悲剧。
  • 翠鹄:象征高洁与无奈。
  • 弹丸:象征微小的威胁与影响。
  • :象征才能与社会的关系。
  • 蠛蠓:象征微小生命的存在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雀因何而死? A. 遭受猎捕
    B. 因弹丸
    C. 因饥饿
    D. 因疾病

  2. 翠鹄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而不屈
    C. 无奈
    D. 社会的成功

  3. “材为世所利”中的“材”指什么? A. 材料
    B. 才能
    C. 材质
    D. 资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思考。
  • 《登高》(杜甫):表达对社会的关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黄鹤楼》(崔颢)与《杂咏八首》在对生命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注重景物描写,而后者则更深刻地探讨人性与社会关系。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