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令狐博士》

时间: 2024-09-19 21:19:10

头白新年六十馀,近闻生计转空虚。

久为博士谁能识,

自到长安赁舍居。

骑马出随寻寺客,呼儿散写乞钱书。

古来贤哲皆如此,应是才高与众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令狐博士
作者: 张籍 〔唐代〕

头白新年六十馀,
近闻生计转空虚。
久为博士谁能识,
自到长安赁舍居。
骑马出随寻寺客,
呼儿散写乞钱书。
古来贤哲皆如此,
应是才高与众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已经年过六十,白发苍苍,听说生活越来越难以为继。作为一个博士,似乎无人识得我的才华,因此我来到长安租住。骑马外出,跟随寺庙的客人,呼唤孩子散发乞求施舍的文书。自古以来,贤哲多是如此,看来是因为才华出众而与众人疏远。

注释:

  • 头白:白发,象征年老。
  • 生计:生活的来源,生存。
  • 博士:指的是学识渊博的人。
  • 长安:唐代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机会。
  • 赁舍:租住的房子。
  • 骑马出随:指骑马外出,跟随寺庙的客人。
  • 乞钱书:乞求施舍的文书。

典故解析:

“古来贤哲皆如此”反映了古代许多贤者因才华卓绝而被社会所疏远的现象,这不仅仅指个人的遭遇,也反映了历史上许多有志者的共同命运。诗中提到的“长安”是唐代的文化中心,象征着希望与机遇,但诗人却感受到生活的窘迫,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籍,唐代诗人,字孟阳,生于长安,晚年时常游历于各地。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的经历与感受,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感伤之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张籍年老之后,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困惑与对社会的感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许多有才华的人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与支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与无奈。开头两句通过“头白”与“生计”对比,直接揭示了诗人年老与生活困境的双重压力。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久为博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无奈与对社会的失望,反映出一种被忽视的悲哀。

诗中“骑马出随寻寺客”一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情景,给人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也象征着他对归属感的渴望。最后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古往今来的贤哲们普遍遭遇的困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叙述,展现了一个有才华的人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真挚,值得读者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头白新年六十馀”:诗人已年过六十,白发苍苍,暗示衰老。
  • “近闻生计转空虚”:听说生活越来越艰难,生计困顿。
  • “久为博士谁能识”:作为博士却无人识得,表达失落感。
  • “自到长安赁舍居”:选择来长安租住,寻求新的机会。
  • “骑马出随寻寺客”:外出游荡,跟随寺庙的客人,显示生活的漂泊。
  • “呼儿散写乞钱书”:呼唤孩子分发乞讨的文书,暗示生计艰难。
  • “古来贤哲皆如此”:古代贤者多遭此境遇,表达普遍性。
  • “应是才高与众疏”:总结原因,才华出众却孤立无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头白”与“生计”,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白发象征年老,乞钱书象征生活困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才华被忽视、生活困窘的无奈与感慨,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揭示了历史上许多有志者的共同命运。

意象分析:

  • 头白:象征衰老与人生的无常。
  • 生计:代表生活的艰辛与人们的困扰。
  • 长安:象征希望与繁华,但也反衬出诗人的失落。
  • 乞钱书:体现了乞讨与求助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几岁时写下这首诗?
    A. 50岁
    B. 60岁
    C. 70岁

  2.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贫困
    B. 繁华与机会
    C. 战乱

  3. 诗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A. 无人识得才华
    B. 生活富足
    C. 朋友众多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张籍的《赠令狐博士》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都涉及对生活困境的反思,但张籍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才华被忽视,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动荡与民生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史》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词的风格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