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幸聚景晚归有旨,次日歇泊》

时间: 2025-01-01 14:34:32

身在长安梦故山,故山未去且长安。

落红满地莫教扫,新绿隔墙聊借看。

竹叶劝人行乐事,榴花为我遣春寒。

赐休又得明朝睡,不问三竿与两竿。

意思解释

驾幸聚景晚归有旨,次日歇泊

原文展示:

身在长安梦故山,故山未去且长安。
落红满地莫教扫,新绿隔墙聊借看。
竹叶劝人行乐事,榴花为我遣春寒。
赐休又得明朝睡,不问三竿与两竿。

白话文翻译:

我身在长安却常常梦回故乡,而故乡虽然未曾离开,我依然身在长安。
落红满地,别让人去扫除;新绿的嫩芽隔着墙面,可以稍微欣赏。
竹叶劝人享受生活的乐趣,石榴花在我面前驱散春寒。
赐我休息,明天又能安然入睡,不必在意三竿与两竿(指日头的高度)。

注释: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今西安,是文化与政治的中心。
  • 故山:指诗人心中向往的故乡。
  • 落红:指落下的花瓣,象征着春天的逝去。
  • 新绿:指初春芽叶的绿色,象征生命与希望。
  • 竹叶:竹子象征高洁与坚韧。
  • 榴花:石榴花,象征热情与生命力。
  • 三竿与两竿:古代度量时间的说法,三竿指太阳的高度,表示大约是午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散文,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他的诗歌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身在长安,心系故乡。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长安繁华生活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态度。首句“身在长安梦故山”以梦境引入,展现了对故乡的强烈向往,而“故山未去且长安”则表明了无论身处何地,故乡始终在心中。诗人用“落红满地莫教扫”表达了对春天消逝的无奈与珍惜,认为落花虽美,但更应享受自然的变化。接着“新绿隔墙聊借看”则透露出对自然新生的欣赏,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后两联则通过竹叶与榴花的意象,劝人享乐,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珍惜眼前的乐趣。最后一句“赐休又得明朝睡”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不在意时间流逝,享受当下的宁静与安逸。这种对生活的从容与对自然的热爱,构成了整首诗的核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提醒我们在繁忙生活中不忘享受当下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在长安梦故山”:表达诗人身处繁华长安,却常常梦回故乡,显示了对故乡的思念。
  2. “故山未去且长安”:强调故乡虽未离去,但诗人的心始终在向往,反映了内心的矛盾。
  3. “落红满地莫教扫”:落花满地,诗人希望保留这份自然的美丽,不要急于打扫。
  4. “新绿隔墙聊借看”:新生的绿意在墙外,表达了对春光的向往与欣赏。
  5. “竹叶劝人行乐事”:竹叶象征清新,劝诫人们珍惜生活中的乐事。
  6. “榴花为我遣春寒”:石榴花为春天带来了温暖,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7. “赐休又得明朝睡”:希望能得到休息,明天又能安然入睡。
  8. “不问三竿与两竿”:不在意时间的流逝,自在随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乐趣与竹叶、榴花相联系,生动形象。
  • 拟人:竹叶和榴花被赋予劝人和遣寒的功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繁华与喧嚣。
  • 故山:象征归属与乡愁。
  • 落红: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结束。
  • 新绿:象征生命与希望。
  • 竹叶:象征高洁与乐观。
  • 榴花:象征热情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长安的心情是怎样的?
    A. 轻松愉快
    B. 思乡忧伤
    C. 无所谓

  2. “落红满地莫教扫”的意思是?
    A. 不要扫掉落花
    B. 落花应该被扫掉
    C. 落红不值一提

  3. 诗的结尾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忙碌
    B. 无奈
    C. 从容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为清幽和孤寂,而杨万里的诗则更显人情味和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