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鞠躬解作华人语,
辫发来持虏帐书。
只合索绹牵畜狗,
不烦伐鼓享鶢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恭敬地用汉人的语言表达,
辫发的人送来了敌人的帐篷里的书信。
只适合用绳子牵着狗,
不必奏鼓来享受那飞鸟的欢歌。
注释:
- 鞠躬:表示恭敬的姿态。
- 华人:指汉族人,或广义上的中国人。
- 辫发:古代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等)的一种发型,象征着异族。
- 虏帐:敌人的帐篷。
- 索绹:用绳子。
- 牵畜狗:牵着家畜狗,暗指低贱的事情。
- 伐鼓:打鼓,通常是用来庆祝或祭祀的活动。
- 享鶢鶋:享用鸟儿的歌声,寓意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世昌,号又如,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在诗词创作上以豪放、奔放和清新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风貌。他的诗风具有鲜明的个性,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民族关系复杂、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感慨,以及对文化认同和民族身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身身份和周围政治环境的深刻思考。在诗的开头,诗人以“鞠躬解作华人语”表达了对汉文化的尊重与认同,暗示身处敌对环境的无奈与悲哀。“辫发来持虏帐书”则将诗人与外族的关系直接对立,反映出文化冲突的现实。接下来的两句则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对现状的失望和对生活的无奈。通过“索绹牵畜狗”的形象,诗人似乎在暗示这种生活的卑微和无趣,而“不烦伐鼓享鶢鶋”则更是表现出对欢乐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对文化认同与个人价值的深思,体现了刘克庄对当时历史背景的敏锐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鞠躬解作华人语:表达恭敬的态度,表明诗人用汉语表达思想。
- 辫发来持虏帐书:提到外族的辫发,暗示对异族文化的抵触。
- 只合索绹牵畜狗:比喻生活的卑微,暗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
- 不烦伐鼓享鶢鶋:表达对欢乐生活的渴望,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汉人文化和外族文化,反映文化冲突。
- 比喻:用“牵畜狗”比喻生活的低贱。
- 象征:鸟 song象征欢乐与自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文化认同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对自身身份的探讨,表达了对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对文化认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人:象征汉文化与身份认同。
- 辫发:代表外族文化的异乡感。
- 狗:象征卑微的生活状态。
- 鶢鶋:象征欢乐与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辫发”指的是哪种文化? A. 汉文化
B. 外族文化
C. 佛教文化 -
填空题:诗中的“索绹牵畜狗”表达了对生活的 ____。
-
判断题:整首诗传达了对欢乐生活的渴望。 (对/错)
答案:
- B
- 卑微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身份认同相关。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比较,两者均表达了对欢乐生活的渴望,但刘克庄更多体现了对文化认同的思考,而辛弃疾则侧重于对节日气氛的描绘。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各有不同,反映出各自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